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人民幣匯率4輪改革軌跡

2019-09-27

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期,人民幣匯率僅是外貿記賬核算工具,實行單一固定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4618這一比率從20世紀50年代直到70年代初。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人民幣改按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於美元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政府基於保值目的將人民幣高估,到1979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在1.5左右。

第一輪: 匯率雙軌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面臨出口企業虧損、國家外匯奇缺、國際收支持續惡化等問題,於是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先後引入貿易內部結算價和外匯調劑匯率,與官方匯率並存,分別調節計劃外和計劃內的外匯收支行為。1986年後外匯調劑價格放開,通過匯率變化來平衡外匯供求關係,市場供求狀況開始對人民幣匯率發揮作用。

第二輪: 匯率併軌

1994年中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實現匯率併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並軌在8.7,並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銀行間美元交易在央行公佈的基準匯率基礎上可以有0.3%的浮動區間。央行可通過銀行間市場報價買賣美元,從而穩定匯率。正因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周邊貨幣都出現大幅度貶值並導致人民幣承受很大貶值壓力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兌現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

第三輪: 浮動匯率

2000年中國加入WTO後,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逐年擴大,外匯儲備快速積累,再加上強制結售匯制度導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引發國內通脹風險上升;與此同時,國際上關於人民幣匯率低估的聲音越來越大,2005年7月中國政府宣佈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同時兌美元匯率一次性從8.2765調整到8.11。此外,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機制、遠期和期權交易,人民幣匯率日波動幅度分三步從0.3%擴大到2%。改革後3年裡,人民幣對美元單邊升值20%左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匯率暫時放棄參考一籃子貨幣,重新恢復對美元的匯率穩定。

2014年下半年美元出現趨勢性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選擇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被動升值。2015年8月11日匯率改革再出發,主要內容是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以增強中間價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打開中間價黑匣子,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第四輪: 打開中間價「黑匣子」

2014年下半年美元出現趨勢性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選擇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被動升值。2015年8月11日匯率改革再出發,主要內容是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以增強中間價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打開中間價黑匣子,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