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老廣交」李歡 一步一腳印 帶國貨走出去

2019-09-25
■李歡將茅台舊瓶(左面黑樽)換新裝(右面白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李歡將茅台舊瓶(左面黑樽)換新裝(右面白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貴州的路很難行,有路無三里平之說,當時坐火車到廣西邊境,便要轉乘用燒炭推動的汽車到貴州茅台鎮酒廠,途中不時駕駛不到就要落車推,非常艱苦。」李歡憶述起當年為了重新包裝貴州茅台酒而親赴貴州茅台鎮,並住了10多天日以繼夜地與酒廠商討包裝改良的經過。事實上這支被譽為有錢也喝不到的「液體黃金」得以享譽中外,李歡可謂功不可沒,除了親手繪畫「敦煌飛天」的樽身,現時「飛天牌」商標風行四海,防漏酒的白玻璃蓋、樽上的紅絲帶通通都出自他的主意,李歡是誰?他就是曾將逾百種國產糧油改良後遠銷全球的「國產糧油罐頭大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遠大貿易董事長李歡生於上世紀20年代,青年時期生活艱難,20餘歲來到香港與朋友合作經營歐美西藥、醫療器材等生意,後來因為抗美援朝事件,因歐美各國禁止向中國輸入西藥及醫療器材,令一些前線軍人無藥可救,李歡憑茪@顆愛國心,就冒險將盤尼西林、抗生素等藥物和醫療器材運往澳門,再轉送至內地,從而開展了與內地貿易的淵源,後來更拓展到各種各類的國貨,豈料到貿易一做便做了六十多年。

重新包裝土特產轉銷海外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臨之際,李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自己由1950年開始與內地做生意,感嘆道「當時國家什麼都沒有,一窮二白,現在變化可大了。」有「老廣交」之稱的李歡,他當年就透過廣交會,引入內地產品外銷香港及海外,見證了祖國一步一腳印的發展,產品由土特產變成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他憶述,廣交會的前身「華南土特產物資交流會」一開始是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行,當時出席的嘉賓只有約1,200人,主要是自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的商人,完全沒有外國人,成交額亦很低。

1957年首屆廣交會開幕

隨荌禤a愈來愈重視貿易,1957年首屆廣交會正式在中蘇友好大廈舉辨,那時主要是一些紡織品、手作及土產等展出,作為參與的一分子,李歡努力搵多些人來參加交易會,同時,他亦積極將這些國貨加以包裝轉銷海外,希望為國家增加外匯。

60年來 從不缺席廣交會

「廣交會一年舉行兩屆,今年10月將舉行第126屆,六十多年來我一屆都無缺席過,現在行一個館都行到腳軟,成三個館咁多」,盡顯李歡的家國情,即使現年93歲都鐵定會繼續參加,不言退休,勤奮得令人佩服。

李歡指出,最初的廣交會可供採購的商品屈指可數,多為土特產、罐頭食品、原材料和絲綢之類,港商花半天就談完生意,現時展館擴大數十倍,設施現代化,商品由1.2萬多種增長逾十倍,參加人數由19個國家及地區千多名客商,增加到現在的210個國家及地區的18.5萬餘名採購商。交易金額由最初0.18億美元,增加到逾300億美元。現在有24,000多家中國公司及500多家境外公司參展,都是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規模媲美全球最大型展銷會,是中國規模最大、商品最全、採購商最多及成交額最大的國際貿易盛會,為爭取外匯、培養外貿人才及知名企業品牌走向國際貢獻良多。

穗變化大 「所有洃W軌道」

由於參與了六十多年的廣交會,說李歡為內地經濟快速成長的見證人亦不為過。他形容:「現時的廣州比起以前乾淨好多,安全很多,所有炡ㄓW了軌道。」他認為,其實每一屆返去廣州都覺得好大變化,周圍都興建了很多建築物,有時都會不認得,更何況這麼多年。他續指,以往回內地對於很多商人而言可能會擔心治安等,但其實由文革後,人們都規矩了很多。去年回廣州更首次乘搭了高鐵,當日更是高鐵首日開通,雖然排了幾個小時,但很高興可以體驗國家的新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