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倡推土地共享補地價優惠增地積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馬翠媚)特首將於本月16日公佈新一份施政報告,本港樓價高企,小市民上車難,房屋政策肯定是重點之一,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政府要有中短期土地供應目標,包括提出刺激誘因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增加地積比率,及盡快處理發展商捐出農地。又預期政府或推出租置計劃2.0、青年首置貸款、放寬樓按成數等,有學者則認為無論是何種房屋政策,首要是給予年輕人置業希望。
施政報告公佈前夕,不少團體均就報告內容作出建議。其中團結香港基金提出10項構建港人組屋計劃的建議,包括重推租置計劃2.0以市價25折出售單位、在每年地價收入撥出20%作為青年首置貸款、全面開放白居二等;測量師學會亦提出6大建議,包括重推私人參建居屋、容許指定工廈改裝成私樓出租、明日大嶼等。綜合其他建議,還包括興建宿舍形式的住屋單位等。
明確交代獲捐農地細節
泓亮諮詢及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期望特首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就中短期房屋供應有解決方案,包括盡快提出刺激誘因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如推出限時優惠,當政府期望該幅土地作住宅用,發展商於指定時間內完成補地價可獲八折優惠,若期望該幅土地作住宅用,發展商於指定時間內完成補地價可獲九折優惠等。他認為,要發展商捐出部分農地作公營房屋之用,必須要有刺激點才可起步。
張翹楚又指,政府亦應該清楚表明如何處理近期發展商所捐出的農地,如果是捐予政府作公營房屋之用,應該沒有補地價問題,要盡快興建公營房屋,而非變做基建配套;如果是捐予社福機構,則有補地價問題,究竟是由捐地者或是受惠者社福機構負責補地價,亦要作出交代。
籲推示範式公屋助「上車」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香港房屋政策思維經常被框死,料政策大多圍繞在首置、土地供應及增建公屋等,但相關措施以往亦有所涉獵,相信是次施政報告未必會有太大新意。他強調目前本港房屋面對最大問題是樓價高企,市民置業困難,就算增加房屋供應亦需時建造,難以即時紓緩市民置業負擔。
對於有建議放寬樓按成數等,莊太量認為在銀行體系過於安全,加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樓價實在難以大跌的預期下,建議考慮放寬物業樓按成數,讓青年有望縮短儲首期時間及早「上車」。他重申,政策重點應給予年輕人置業的希望,而非老調重彈,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等,可買可租,讓年輕人亦有能力負擔。
莊太量亦建議,港府可考慮推出示範式公屋,舉例每個1,000方呎售200萬元、可租可賣,市民需要抽籤入市,但至少可為年輕人帶來置業希望,雖然示範式公屋呎價比起一般私樓大減,或有機會影響政府賣地收入,但相信市場會調節。他亦認為出售公屋是一件好事,因為本港置業率只有5成多,對比新加坡置業率高達9成,料有助社會穩定。
盼寬鬆財政措施重振經濟
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則預期,本港2019至2020財年的財政收支或是自2003至2004以來首次錄得赤字。他解釋,隨着中美貿易戰和本地社會動盪持續發酵,令地產市場近期出現回調,其中今年4月至9月期間土地出讓收入僅達423億元,遠低於2019至2020財政預算案中政府預計土地出讓收入將達到1,430億元目標,加上受政府於8月推出逆周期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等。
不過,謝棟銘指就算本港2019至2020財年出現赤字,對於本港仍然雄厚的財政儲備影響十分有限,預期港府將繼續採取寬鬆財政措施以提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