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演藝蝶影】憶故人

2019-11-01

小蝶

關於「歌仙」陳歌辛的故事,中英劇團的藝術總監張可堅最近導演的《人生原是一首辛歌》,便是把陳歌辛的一生編成的舞台劇。

我坐在觀眾席上幾近三小時,一邊看劇,腦海中一邊想着在我生命中走過的數人。

我想起陳蝶衣先生。陳老先生一角在劇中出現,是陳歌辛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創作搭檔。前者填詞,後者作曲,《鳳凰于飛》、《前程萬里》便是他們的合作品。忘記了多少年前,我在一個飯局中坐在陳老先生身旁。我們因為彼此的名字都有「蝶」字而覺得特別有緣。陳老先生大名鼎鼎,卻如一位老爺爺般可親。我很榮幸認識他。

我想起林年同老師。劇中有大導演吳祖光的角色,那場戲講述他與陳歌辛合創周璇的名曲《莫負青春》。吳祖光、《莫負青春》、《風雪夜歸人》......都是我從林老師教授中國電影時認識的名字。林老師是香港有數研究中國電影的學者,並且是電影理論家。可惜天妒英才,病逝時才四十多歲。倘若他仍在的話,香港的中國電影理論研究應該有更大的發展。

我想起黃奇智老師。黃老師是電視編導、電視製作科講師、畫家,更加是國語時代曲的專家,曾在電台主持專門播放國語時代曲的節目。他非常愛談國語時代曲年代的人和事,多位劇中出現的歌星都是他的朋友。他曾經為百代唱片公司重新將那班著名歌星的舊曲再編錄多輯CD。我也喜歡那些歌曲,所以與他特別投緣。他退休後,獨居偏僻郊野創作。數年前的一天,我到他那三層村屋探望他,陪了他一整天。我看他習畫,聽他說他的故事,請他吃了午餐和晚餐。數月後,他與我通電話,說想到日本畫櫻花,但朋友們都因他健康欠佳而反對。我卻鼓勵他去做他覺得開心的事情,他很高興我支持他。不過,他最後沒有起程,我收到的是他離世的消息。

我想起梁舜燕女士。劇中周璇唱了《不變的心》,我是從舜燕姐口中認識這首歌的。她告訴我她結婚當晚在婚宴中演唱了周璇的名曲《不變的心》,以證她對其丈夫阮黎明先生(Uncle Bill)的心。她還加上了一句︰「看我多麼不懂得害羞,在大庭廣眾下竟然這樣向丈夫表達愛意。」我當時這樣回答她︰「不是呀﹗我覺得你很具膽識,且有真性情呀﹗」現在,舜燕姐可以在天家每天唱這首歌給Uncle Bill聽了。

我想起陳鈞潤(Rupert)先生。劇中飾演陳歌辛兒子陳鋼是Rupert的兒子陳雋騫。Rupert曾是中英劇團的主席而且改編了多個作品,兒子又為「中英」演戲,他改編自《傲慢與偏見》的《初見》明年一月便上演了。可是,他看不到了,也許他會在天家與天使們一起看吧。

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我認識國語時代曲的啟蒙老師。他教我唱《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東方紅》,但他也愛《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圓花好》、《永遠的微笑》。小時候,我常常聽他唱這些歌曲。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愛上這些老歌......現時,每次聽到《明月千里寄相思》和《永遠的微笑》,我的雙目都會濕潤起來。

在《人生原是一首辛歌》的最後一場戲,劇中的陳鋼在演奏《永遠的微笑》時憶起了他的父親陳歌辛,飾演陳鋼的陳雋騫在那一剎那應該憶起他的父親陳鈞潤吧?而坐在觀眾席的我,聽到了《永遠的微笑》的琴聲,憶起了父親的微笑,我淚流披面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