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雙11」內地網民掀購物狂歡,A股也來打折。中美貿易協議存在不確定性,加上近期市場對滯脹的擔憂升溫令市場承壓,三大指數昨齊齊下跌,滬綜指收跌1.83%,收報2,909點,創出逾四個月最大跌幅,深成指、創業板指跌超2%。兩市共成交4,229億元人民幣。
兩市逾3000隻個股跌
雖然再融資政策鬆綁、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外資金融機構全面放開、MSCI再擴容、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緩和等利好接踵而來,但在CPI同比大漲背景下,市場對「滯脹」的擔憂,給指數帶來不小衝擊。兩市昨日僅約300個股上漲,逾3,000隻個股下跌。
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幅為逾三年來最大,製造業受到需求下降和中美關稅戰的打擊。這增強了北京推出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而豬肉價格大幅攀升令中國10月CPI同比漲幅大踏步走高,並超預期創下近八年新高。 招商證券報告稱,根據本月稍早央行對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溫和下調,可以判斷通脹上升對貨幣政策寬鬆構成了某種阻力。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六稱美中貿易談判進展非常順利,但只有對美國有利,美國才會與中國達成協議。
光大證券分析,10月CPI同比上漲3.8%,再超市場預期,在經濟下行背景下所構成的滯脹局面,是壓制近期市場上行的根本原因。
市場過慮 宜趁低配置
不過,該機構認為對滯脹無需過憂,在「緊信用」基礎上,通過MLF降息引導LPR降息,即「鬆貨幣」來支撐「寬財政」是最好解決辦法。而且明年初通脹大概率回落,壓制因素有望解除,當前市場仍然是底部配置期,建議耐心持倉。
中原證券指,11月14日即將發佈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監管層能否繼續出台政策提振經濟依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