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秦咸陽城發現石鎧甲製作遺存 專家料為陪葬用品來源地

2019-12-05
■石鎧甲製作工坊遺址發掘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石鎧甲製作工坊遺址發掘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位於秦都咸陽城北部的咸陽宮,是歷代秦王和秦始皇處理政務的核心區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昨日發佈消息,經過半年多的發掘,陝西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陽城核心保護區發現石鎧甲製作遺存,現場出土的石鎧甲特徵與秦始皇陵出土石鎧甲完全一致,專家據此推測這裡或曾是秦始皇陵陪葬用品的來源地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

陪葬品製作作坊緣何會出現在宮禁森嚴、莊嚴肅穆的核心宮殿區,它們之間又有哪些內在的關聯,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歷史文獻尚無法給出答案。

類似遺存曾在秦始皇陵園發現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坑自1974年被發現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陵區探明各類陪葬坑149座,其中既有珍禽異獸坑、百戲俑坑,又有文官俑坑和石鎧甲坑。其中編號為K9801的石鎧甲陪葬坑,位於秦始皇帝陵園東南部的內外城之間,距離現在的封土約200米,陪葬坑總面積達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為止秦始皇帝陵園城垣以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陪葬坑。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秦陵考古隊對該坑進行試掘,在145平方米試掘方中出土有大量密集疊壓的、用扁銅絲聯綴的石質鎧甲和石胄,其中石質鎧甲約87領,石胄約43頂。

據介紹,這批出土的石甲、石胄製作精緻,且規格、形制、編綴方法都與實用甲冑一樣,根據當時的手工業水平,製作這樣一件甲衣,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陪葬坑內的鎧甲和甲冑用到的甲片總數超過500萬片,其動用的作坊和勞動力之多可想而知。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園北部約4.5公里處的新豐鎮長條村,發現了一眼秦代廢棄水井,首次明確了石鎧甲的生產地。2019年7月,在距離秦始皇陵園約40公里的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區,類似遺存再次出現。

兩地出土石鎧甲特徵完全一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表示,新發現的石鎧甲製作地點位於陝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以往考古已經確認此地區分佈有大型高等級建築三十餘處,其中包括有歷代秦王和秦始皇處理政務的咸陽宮及官署手工業生產和物資存儲的府庫,但建築區以北的遺存分佈情況一直並不十分清楚。2019年夏季,為配合一處高台建築的發掘,考古人員對周邊區域再次開展調查,並在距建築北約500米處地表荒草叢中,發現散佈了石質甲片。而這處高台建築遺址,居於大型宮殿的中心位置,是目前所知渭河以北咸陽城內規模最大的建築單元。

據悉,考古工作者在百餘平方米的發掘中,發現了灰坑、房址、水溝、磨製石片形成的粉末堆等遺蹟,出土了大量有關鎧甲製作遺物。其中包括石料、坯料、廢品和打琢的碎渣以及編聯所用的銅條、鉛條,此外還有鐵錐、鑽、刀、磨石等工具。「現場發現的石料均為青色石灰石,部分石片已經接近甲片製作完成,表面拋光,長方形鑽孔,邊稜和邊角經過處理,尤其是為了貼合人體曲線,石片製成正面微鼓、背面微弧的形狀。有些石片還刻有文字。」許衛紅認為,這些特徵與秦始皇陵出土石鎧甲完全一致,根據形狀,石片可分別對應甲衣及兜鍪的不同部位。

專家表示,本次發現連接了秦始皇生與死的二個階段,擴大了秦始皇陵陪葬用品的來源地。同時更豐富了秦都咸陽城的內涵,突破了對該區域遺址屬性的認識,為研究秦都咸陽城渭河以北的功能提供了新材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