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只有35歲的藝人高以翔在內地錄節目時突然猝死,令人深感惋惜。隨着生活改善及醫學進步,現代人愈來愈長壽,不過各式各樣都市病、隱形疾病亦隨之而來,也令人關注保險的重要性,尤其是驗身及醫保。市面上保險種類繁多,即使撇除投資相連的保險,各大保險公司推出不同名目的保險計劃,令人眼花繚亂,今期《數據生活》將比較4種保險,包括醫療保險、危疾保險、個人意外保險、人壽保險,到底有何分別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不同保險的保障性質都不同,或先簡介4種保險性質。其中最為人熟悉的醫療保險是以實報實銷方式作出住院及醫療費用賠償;危疾保險則在受保人患病時,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旨在解決受保人現金流問題;個人意外保險除了照顧受保人因意外引起的醫療需要,亦會在受保人因意外身故或導致永久傷殘時發放一筆過現金賠償,部分亦提供恩恤身故賠償;人壽保險則在受保人過身後,為保單列明的受益人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
危疾保多屬一次過賠償
市民宜按自己需求選擇合適計劃,因為4種保險保障項目都不同,同時不保項目亦不一樣,另外不同保險公司都會設立不同條款細則,有意投保者必須細心留意。一般而言,醫療保險涵蓋保障項目會較多,部分甚至會涵蓋癌症的電療及化療費用;危疾保險則涵蓋較多常見危疾,如癌症、中風、心臟病等,不過則屬於一筆過現金賠償;個人意外保險則涵蓋因意外而導致的醫療開支;至於人壽保險亦有分定期壽險、終身壽險 、儲蓄壽險,一般而言,前者受保人在固定期限內身亡才會獲得賠償,而後兩者則大多具有儲蓄作用。
被稱為「扣稅三寶」之一的自願醫保計劃( VHIS )今年4月推出以來,相信亦是市民相對上較熟悉的保險產品之一,不過大部分市民未必會想得太長遠,而計劃保額本身普遍較坊間就身故賠償的保額小。
自願醫保身故賠償額小
其實現時不少保險公司會為VHIS下標準計劃提供身故保障,不過由於身故保障並非醫保重點保障範圍,因此大部分計劃對身故賠償金額只介乎5,000至1萬元,只有富通保險的卓康保醫保計劃提供相對較多的10萬元恩恤身故賠償。
雖然坊間有VHIS計劃稱會為受保人提供10萬元的意外身故賠償,不過相對於恩恤身故賠償,意外身故賠償重點在於「意外」兩字,主因意外身故是指受保人必須是因不能預期的意外死亡,如車禍等導致身故才可獲得賠償,如受保人因病過身或死於自然,都不能獲得意外身故保障賠償。
首間虛擬保險公司Bowtie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顏耀輝表示,雖然坊間有林林總總的保險計劃,但市民仍需好好了解個人需求而作出決定,如果投保人是期望獲得身故保障,則宜選擇人壽保險。而Bowtie上月亦推出意外醫療保險「觸木保」,其中高危職業如消防員、練馬師、職業司機等。部分偏門工種如禮儀師、算命、按摩師等亦受保,算是市面上較少見具特色的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