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澳門回歸20周年】拱北通關:昔排長龍今數分鐘

2019-12-20
■1999年,澳門年接待遊客數量約700萬人次;2018年,澳門接待遊客數量已達3,580.4萬人次,增長超過400%。圖為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大批旅客赴澳遊玩。 受訪者供圖■1999年,澳門年接待遊客數量約700萬人次;2018年,澳門接待遊客數量已達3,580.4萬人次,增長超過400%。圖為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大批旅客赴澳遊玩。 受訪者供圖

入行廿年粵導遊:「我們離澳門越來越近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今天是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紀念日,對廣東資深導遊陳家立而言,亦是職業生涯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入行近二十年的陳家立,是嶺南控股廣之旅旅行社領隊。2003年,港澳個人遊開放後,他試過一個月有28天帶領團隊往返港澳之間,在拱北口岸「打蛇餅」(編註:形容隊伍排得很長),排2小時是家常便飯。「如今數分鐘即可自助過關,跟過去真是天淵之別。」他有感而發,四通八達的高鐵,將赴澳門的遊客從珠三角一帶擴展至內地各省,「港澳聯遊」也拓展為如今一站多程的「大灣區遊」。以前澳門街坊聽不懂普通話,如今茶餐廳店員、出租車司機都會主動用普通話問好。「這二十年間,我們離澳門越來越近了。」

踏入12月,氣溫微涼,陽光耀眼。這讓陳家立回想起自己在15年前、第一次帶澳門團出遊的那個早上。「那時可選擇的交通方式很少,一早六點多就要出發。」天微微亮,陳家立舉着小旗子在清點人數,頭戴白色鴨嘴帽的遊客心情輕鬆地踏上大巴。對當時的廣東遊客而言,剛回歸不久的澳門特區,仍是個帶着神秘色彩和有着無限吸引力的地方。

1999年,拱北口岸聯檢大樓正式通關啟用,這是從珠海到澳門的必經之路。而在澳門回歸前,拱北口岸尚未開通,港澳團隊遊只能從粵通碼頭乘船前往澳門,此番折騰更是讓近在咫尺的澳門變得遙不可及。

高鐵拓展客源

那時候的拱北口岸的遊客密密麻麻,「排隊1到3小時是家常便飯。」陳家立笑言,現在除了拱北口岸,還新增了橫琴口岸以及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口岸,旅客過關有更多選擇。「而且過去大多數赴港澳遊客都來自珠三角,高鐵開通之後,越來越多其他省份的旅客過來。」陳家立說。數據顯示,1999年,澳門年接待遊客數量約700萬人次;2018年,澳門接待遊客數量已達3,580.4萬人次,增長超過400%。

個人遊開放後,赴港澳旅遊團持續火爆,每天出行的人數居高不下,廣東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忙着組團、發車、出團。「當時幾乎所有旅遊社都在大力招人,港澳專團的領隊供不應求。」陳家立記得,當時廣之旅光是港澳團領隊就有100多人,周日一天有超過20台大巴從廣州出發,浩浩蕩蕩地往港澳方向行駛。「一輛大巴最多坐45人,我常常帶着滿滿一車人出發。一個月下來,幾乎有28天都在香港和澳門帶隊。」

在個人赴澳遊開通初期,遊客大多只能按照行程規規矩矩地參觀「澳門八景」,時間和行動也不自由。「當時不少遊客的標配是一個大行李箱,到澳門各景點打卡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湧到大超市買藥品、生活用品等,場面墟冚(編註:形容熱鬧)。」陳家立說,當時很多澳門人不懂普通話,有些內地遊客坐出租車都要打電話給導遊幫忙「翻譯」。那時旅客想買手信要排隊,到餐廳吃飯又要排隊。「內地遊客熱情很高,但澳門好多配套設施未完善。現在到澳門旅遊,特色景點多了,餐廳、手信店也越開越多,現在旅客去澳門『買買買』很少要排長隊,而且很多店家支持移動支付,真是方便不少。」

推「一程多站」模式

「港澳聯遊」也往「大灣區遊」轉變。陳家立說,現在還出了更多旅遊產品,除了港澳遊,還可以順便安排到中山、珠海、廣州等城市一起遊玩。嶺南控股廣之旅粵港澳總部副總經理、資深港澳遊專家李念陽表示,近3年來,澳門的旅遊產品創新更多呈現在大灣區內的互聯。他說,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產品更加豐富,如澳門+橫琴、澳門+粵西溫泉、澳門+世紀工程、港澳+橫琴、橫琴看澳門等不同線路也越開越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