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話說易文長子楊見平曾與香港電影資料館聯絡,自稱藏有一批父親日記、一本自傳體年記及大量文獻,願意捐給香港電影資料館保存,並答允將年記出版;因難得因緣,讀者可看到二十多本袖珍小型日記及易文自題為《有生之年》的年記手稿,香港電影人似乎不太喜歡做電影生涯記錄,像黎民偉、張徹與李晨風,留下親筆文字史料的有如鳳毛麟角;整理年記過程發現易文對事件記載極為準確;袖珍日記本提供不少資料參考;年記到底並非自傳,也許更像年譜,僅將當年的人事擇其重要而記之;直到1977年,年記遽然而止,大概當時他的健康已然轉壞,由是無法再記下去了。
事實上,《有生之年--易文年記》之前言,記下大量人名,當中有不少為易文父親楊千里交遊的軍政名人與藝術家,更有後來他由報界轉業電影,其中有此一記,「從電懋到邵氏的轉折,到經歷結婚生子以至抱孫子,甚至幾段紅顏知己的情緣,都毫不諱言錄於年記內」;他早年當記者與編輯,對人生有如報道新聞故事一般,在時、地、人、事,絕少月旦評論,但他總記得與家人與朋友相處之時光,由於年記中人物繁多,除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之外,其餘與楊氏父子交遊的人物都盡可能加註釋,對其生平略作介紹,讓讀者對人際網絡有概括印象;社交圈子反映的不僅交遊廣闊,同時亦為自民初以來近代中國歷史的側影。
至於年記所提及的親密女友,由於其中有幾位現仍健在,乃為人認識的公眾人物,為避免為她們生活遭受不必要的騷擾,年記將此等女士之名隱去;原來當年他逝世不久,其妻周綠雲在遺物發現此本年記,打算連同易文遺作出版《易文全集》;此事其後擱置,據台北的黃仁相告,原因乃不想因年記出版,影響其中所提及的女士。
此書收錄多篇易文早年發表的文章,還有好友對他的悼念,與年記一併閱讀,對他的為人會有更全面的了解;楊見平以兒子身份,記述對父親印象,幽默生動而別有見地,可想像父子間的深厚感情;李培德從國共冷戰與香港電影人的角度來解讀易文的年記與袖珍本日記,分析詳盡。從另一層面理解冷戰年代,香港電影與兩岸以至南洋的關係;黃愛玲將易文的「牌友」張徹與他的生平作出比較,指出不同的人生歷練造就兩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亦點出易文一貫「兒女情長」的性格--他所記下的,盡為父母、子女、夫妻與情人之間的種種情緣,且將之投射到他的電影。
每次出版新書,其實俱為全新學習過程,此書亦不例外,且範圍逸出向來熟悉的電影,一頭栽進中國近代史,其實已比較接近歷險;可幸在歷險之中,不乏良師益友,黃愛玲就此書結構提出意見,李培德解答許多關於研究歷史文獻問題,台灣黃仁更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俱為編書過程之中的鼓勵,更有各位同事有形無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