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雖然政府大力推動再工業化,但廠商回流香港設廠仍面對一些困難。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就指,工業4.0講求高增值、高技術,生產過程會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所需的廠房面積不用太大,反而配套設備更為重要,例如有否5G技術的應用。
他解釋,在革新產品和生產程序時,很多製造商根本沒有資源,沒有設備或技術方案可用,自己也沒研發能力可以搞一套設備來,政府正正看到這些「再工業化」的障礙,才陸續推出不同措施應對,而科技園在各工業h的基建就是針對善用土地,為廠商提供所需設備。
冀吸引人才彌補研發缺口
另一方面,缺乏研發人才也是廠商面對再工業化的問題之一,查毅超稱,政府已於去年8月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 2(政府):1(企業)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 4.0」有關的培訓。另外,他續指位於科學園內,明年落成的「創新斗室」(InnoCell)是首個支援創科社群的住宿項目,希望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藉此彌補從事研發「工業4.0」專才不足的缺口。
研發成果商業化未如理想
由傳統紡織工廠發展到自動化環保紡紗廠,龍達主席曹惠婷並不擔心人才方面的問題,「本地大學研發能力強,但將創作意念轉化成可實行的商業模式香港就做得很差。」她說,「早幾年我到新加坡考察一個投資項目是做半導體,我見他們的管理層時都感到好驚訝,因為有超過一半管理層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畢業生。我問他們為何不在香港做,他們均異口同聲說香港沒有commercialization(商業化)的條件和支援。」
曹惠婷稱,當時感到好可惜,在香港成功研發的產品,竟然要到新加坡落戶生產,香港就此失去一個成功項目。曹惠婷認為,香港要實行再工業化,如何將研發成果轉變成可實行的商業化,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倡引入課程ㄤo創意思維
谷歌公共政策及政府事務總監(香港) 譚雨川指出,香港人雖然手機不離手,但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他們的調查顯示香港在亞洲城市中落後於新加坡及東京。他指,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落後與人才短缺有關。他建議,香港應該由高小開始引入 STEM 課程,ㄤo創意思維,而企業間亦宜抱有開放和多方合作 (collaboration) 的思維,由大企業推動發展,中小企則共享創意資源,長遠建立相關的人才庫 (talent pip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