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肝癌診斷準確率提升15%粵醫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2020-01-11
■徐瑞華    香港文匯報 記者敖敏輝  攝■徐瑞華 香港文匯報 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在昨日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頒獎大會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領銜的 「消化系統腫瘤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及臨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消化系統腫瘤是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發病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50%。

作為團隊負責人,徐瑞華教授從醫30多年來一直從事消化道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及抗癌藥物的研究,在消化道腫瘤轉移耐藥機制和臨床診療優化方面具有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成果,所治療的病患5年生存率已達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消化道腫瘤治療領域的領軍者。業界形容,獲得這一「非常之獎」,源自徐瑞華團隊的「非常之功」,數十年持續發力對消化系統腫瘤開展研究。

近十年來,消化系統腫瘤的診治方面儘管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早診和預後準確率低,基於分子標誌物的篩查手段缺乏;中晚期患者治療效果不佳,分子標誌物指導的個體化策略不足;腫瘤轉移耐藥機制不明確,新型分子標誌物的轉化研究不夠深入。

深耕科研20年 成果國際領先

針對這一重大臨床課題,徐瑞華領銜團隊在科技部「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等課題資助下,依託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腫瘤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歷時20年,取得了多項重大診療突破。比如他們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液體活檢技術壁壘,首次明確了可用於肝癌早期診斷和預後預測的DNA甲基化分子標誌物,破解了肝癌的「身份指紋」,使肝癌的診斷準確率提高了15%,預後預測準確率提高了14%,研究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被業界認為是「肝癌早診早治的重大突破」。目前,已開發了肝癌甲基化診斷試劑盒,並作為新技術在臨床推廣應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