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盼新一代為電視業找新出口 黎耀祥:演員有使命與價值

2020-01-31
■黎耀祥認為每一部戲都是重新去探索的過程。■黎耀祥認為每一部戲都是重新去探索的過程。

去年11月中旬的時候,古裝宮廷劇《鳳弈》在黎耀祥的「娘家」TVB播出,這是他參演的第一部以內地製作為主的電視劇,也是黎耀祥在身擔多年男主角後再次退位到男二的身份上出演的劇集。黎耀祥消化這個身份毫不費力:「演戲的資歷不會帶給我什麼包袱,每一部戲都是重新去探索的過程。」新的一年開始之際,他的願景仍然圍繞着電視產業:「我自己作為一個電視工作者,是很不願意看到這個產業的沒落,我不希望十年二十年後電視劇會消失。盼年輕一代創作人為電視業找到新出口。」■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場地鳴謝:Zeng(銅鑼灣V Point 30樓)

做演員是場長途賽,有的人能跑出馬拉松的好成績,有人跑着跑着就下了場,個中除了必要的天分和機遇,還有一朝一夕的磨礪。從藝逾三十年,在演戲這件事上黎耀祥沒有停止過學習。是次往內地拍劇,他堅持以普通話對白完成拍攝,「感覺好像回到了訓練班一樣,重新學習怎麼去講對白。」他笑說。

每一部戲都是重新去探索

不同的製作環境、文化底蘊讓黎耀祥覺得自己幾乎變回了一個新人:「雖然導演、編劇都是來自香港,但是整個文化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會選擇用普通話去出演。因為我覺得如果用粵語與內地演員交流,牛頭不對馬嘴,好像在不同的一個空間。雖然要事先去『翻譯』,加了很多準備的時間,但講了普通話之後,覺得交流感強很多。」同時,語言的小小障礙也讓他對文化的內涵有了更多的理解:「用粵語的時候不需要去斟酌,台詞脫口而出,但是用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會去研究其中的不同意思。」

他自言不流利的語言多少都會影響投入角色,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覺得情感上的抽離,比語言上的分歧更重要,」他說,「我寧願自己努力一點,也不想對別人和我之間的情感連接抽離。」

演戲是人生歷程的過程

「演戲和人生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去探索可能性,這是表演的趣味。」黎耀祥在香港的演戲歷程已經無需贅述,在過去的十年間,他出演的角色在觀眾的心裡之深,於他在年年的頒獎禮上所獲的獎項已經可見一斑。但是,對他來說,絕對不存在「表演的盡頭」。

「我覺得演戲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我不覺得資深有什麼好吹捧的,演戲是探索人生歷程的過程。不同的年紀都在探討不一樣的東西,每個階段、每個時間都會給我不同的東西。比如以前的節奏會慢一些,而現在很多東西都改變了。」演員總在面臨所謂「挑戰」這個龐大的命題,有時是角色,有時是軌道,黎耀祥有「臉譜」了嗎?他覺得沒有。「每次做同一件事是很沒有意義的。大家都在面對新鮮的東西,無論對演員還是觀眾都是一樣的。」

高樓不是一天建成,繁華也不會一勞永逸,黎耀祥覺得演戲沒有標準答案,角色也不可能一成不變,作為演員,探究是一種天然的職責。

然而作為一位確實很資深的前輩,時常會聽到合作的演員一句「我是看你的戲長大的」,黎耀祥覺得這就是事實。在回望自己年輕時代拍戲的過往時,他當然也有過類似的心境,但是「投入角色以後,只有角色,沒有身份,不會有顧慮」。

網民隨意評電視演員不公道

「看你的戲長大」這句話讓黎耀祥意識到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間的同溫層可以很寬廣,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演員和觀眾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大家都不認識,但是他們又好像和你很熟。香港這個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其實是很隔膜的,但是有了這句話,演員觀眾之間關係卻是很特別的。」他說。黎耀祥覺得現代人距離很遠,都市人實在太忙了,「但是演員好像一直在參與大家的成長,這是演員的使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這個價值讓他感受不到一年與一年之間自己年紀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因為「在老的過程裡面,到底做了些什麼,這才是演員的真正成功。」黎耀祥說。

人們習慣於將特定的職業與少時的愛好或習慣畫上關聯符號,飛行員應該從小就嚮往天空,動物飼養員應該少時就熱愛動物,但是黎耀祥並非如此:「我小時候不是個電視迷。」走上演員這條路對他來說並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現在的我也不是網絡迷,它不是我生活的必需品。」

網絡是電視劇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黎耀祥還是不太習慣,他覺得不真實。「網絡的問題在於大家可以不負責任,可以虛擬自己的身份。誰對你有批評都會低落,但是我覺得不應該被影響。」他依然覺得演員表演在某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專業的工作,「那麼批評你的那個人到底是不是專業呢,有多少根基呢?」對於網絡上的言辭,他一笑而過,並不真的放在心上。「我不抗拒這種方式,因為影視也是一種娛樂。大家不再只是看這個影視的內容作為娛樂,更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

「這只是另一個遊戲。」他說。

內地戲劇的製作起點很高

在過去幾年,香港演員紛紛去內地拍劇的風潮中,黎耀祥算是去得很晚的,而且,他此次點頭應承接拍內地劇集,甚至有點本末倒置--答應了他的伯樂張華標,參與的也是一部香港導演、香港編劇的電視劇《鳳弈》。在點頭之前,他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這些年我一直都有關注內地的戲劇作品,比如《琅琊榜》和《白夜追兇》等都讓我印象很深,因為我覺得內地的戲劇是注重看人性。」他認為內地的文化始終是深厚一點,歷史的深厚積累,讓內地的古裝片更有深度和韻味。

相較起來,他拍了多年的香港電視劇則「更注重橋段」,黎耀祥說:「香港的觀眾不太接受推進太慢的戲劇,這是市場的需求,也是很地道的東西。香港的社會、觀眾是在慢慢摸索出來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不能去判斷好或者不好。」

對於他來說,內地的「資源」和「市場」確實佔了很大的優勢,但並不代表香港的就不好。黎耀祥在談起香港的電視發展時,口吻中並沒有什麼嘆惋,「好多年前我們已經開始在面對夕陽產業,譬如收音機,有了電視以後收音機就不是一個必需品,而現在電視就是當年的收音機一樣,變成一個需要存在,但不是第一選擇。」他說。

但是電視是不是停頓了呢?也不是,未來的東西誰也不知道。「香港已經走了太久了,但是內地不需要再作前期摸索,踏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們的起點很高的。他們已經集合了很多的優點,無論是香港還是國外的。而香港的東西卻是太多年前已經開始沉澱下來了,這是無法輕易改變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