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是香港第一代的衛星城市,從前乃是工廠的集中地,但隨茠懋|經濟轉型,卻迎來大規模的遷拆工程。此後,屋村、球場、商場等民生設施陸續落成,各項設施在不同的年代中扮演茪ㄕP的角色,亦記載荇犮N留下來的痕[。有人選擇用鏡頭攝下荃灣社區的故事、用照片展示當區的魅力、用文字抒發對時代變遷的情懷,更運用了米袋製作裝置藝術。各種作品近日於南豐紗廠展出,帶領觀賞者從另一個角度細看社區,重新「遇上荃灣」。■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美婷
南豐紗廠由即日起至5月2日,於KoKo Coffee Roasters展出《遇上荃灣》第一部曲「鄧詩廷攝影展」,攝影師鄧詩廷利用攝影記錄人民的生活。是次展覽共展出23件作品,帶領蚙[賞者一同走進荃灣因工業發展而慢慢衍生出來的社區生活空間,當中有福來h、香車街街市、沙咀道球場及荃灣大會堂等。這些空間在過去數十年為工廠辛勤工作的工人提供了休憩的地方,從空間設計、不同年代居民獨有的使用方式,讓每位觀賞者更加了解荃灣的發展與時代變遷。
柱身照片記錄特色
是次展覽場地於咖啡店內,在未進入展覽場地前,可見咖啡店前的柱身已富有特色,柱身的照片展示了沙咀道運動場、荃灣大會堂等的面貌,為展覽作了個開首,帶領觀賞者一步一步走進咖啡店,咖啡店前六條柱身的照片均是印刷在布料上,布料和紗廠有荓K不可分的關係,更使攝影作品融入在紗廠環境中。觀賞者進入咖啡店後能欣賞到荃灣不同的景色照片,當中更有數個投影燈,投影茪丑B英文詩句,觀賞者就如置身於另一個空間,看到照片和詩句會有尋寶的感覺,恍如進入時光之旅。
「我並非居住在荃灣,但因是次展覽我四處到荃灣不同的地方拍攝,也做了很多資料搜集,了解到很多荃灣的故事。」鄧詩廷說。
是次展覽中,鄧詩廷特意挑選福來h作主要的攝影場地,「我覺得福來h最能吸引我的就是每一戶居民的窗戶特色,我發現很多的住戶都會發揮他們的創意,在窗戶加上不同的物品遮風擋雨,另外,在屋h裡也有很多休憩空間讓居民乘涼,這也可增進居民間的感情,形成一個小社區般的生活,這兩點吸引我決定以福來h為主要題材。」鄧說。
簷篷米袋與黑白照
從構思到完成作品,鄧詩廷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問到她在拍攝作品時的難忘事,她隨即向記者介紹茪@式四張的黑白照,照片攝於福來h的洗衣店,該店舖屹立於h內多年,格局裝潢充滿蚚h舊的味道,「我覺得洗衣店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可能不少居民已光顧它很多年,甚至有可能幾代人都是光顧同一所洗衣店,洗衣店的人每一天接觸不同的人,傾聽茪ㄕP人的故事,而店舖的洗衣機卻洗滌蚥U客的貼身衣物,我覺得這種關係很微妙。」
是次展覽為凸顯香港本土情懷,更將照片打印在不同的載體上,成為了鄧詩廷的兩組裝置藝術,其中一組裝置藝術作品懸掛在牆上,相當引人注目。作品由十二個米袋製成,細看米袋裡會發現不同的黑白照片,每張照片均訴說荅灣區的人和事。鄧詩廷表示,她先把照片印在透明的菲林膠片上,其後製作米袋,並用酒精擦拭部分米袋上的圖案,「我會保留米袋上部分的圖案是因為想營造像自然褪色的效果。」
尤其酷愛黑白菲林攝影的她表示,黑白菲林攝影是她第一種接觸到的攝影類型,自此亦令她愛上攝影,所以她就把黑白菲林攝影作品與米袋融合,「就如這是我首次深入了解荃灣,我就想用我第一種接觸到的攝影類型,與當區居民生活上常出現的物品融合,以新的方法去呈現黑白照片。」
至於為何選用米袋?鄧詩廷則表示這是她發現的「民間生活智慧」,「我在福來h發現到不少居民的窗邊會掛上衛生紙的包裝膠袋或米袋以遮風擋雨,這亦啟發了我把這些物品融入於是次的裝置藝術作品中,我也希望在作品中融入這些物品可以讓人更認識到我們的生活,學會欣賞這些民間的智慧,也不要忽視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東西。」
另一組裝置藝術則懸掛在咖啡店長桌後面的白色牆上,我們可見一塊又一塊的波浪紋板,板上有不同的照片,鄧詩廷向記者分享到這些波浪紋板其實是在福來h中常見的簷篷板,作品中五塊簷篷板上印有五幅在福來h拍攝的照片,「我先把照片印在布料上,其後把布料貼在簷篷的板上,塗上用作固定的物料後完成作品。」
創作詩句投影餐桌
成為了全職攝影師五年的鄧詩廷表示,在今次的展覽中有很多新嘗試,「因為我自己有寫詩,但就不是很專業的詩人,寫詩是我的興趣,所以今次亦展出了我的詩詞作品。」在餐桌上,投射了她特意為今次展覽所創作的詩句,如「歲月年輪如幻泡影,今夕逝去,明晨歸來。」及「瞬時塵俗風雲變,俯拾慧智找其因。」等,她希望以不同模式引發觀賞者思考,進行更多生活上的反思。
此外,咖啡店的桌上也擺放茪@本有關是次展覽的小冊子,除了記錄荅灣區的故事外,亦有作家用文字創作,抒發對荃灣的情感。觀賞者亦可一邊品嚐咖啡,一邊翻閱小冊子,感受作家文字下的荃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