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達歷史性協議 經濟下行影響有利有弊
經歷三天艱難博弈,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OPEC+聯盟終於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延續一個月的全球原油價格戰有望結束。不過業內專家表示,最終減產量低於市場預期,不足以彌補疫情導致的需求斷崖式下跌。對於中國來說,低油價有利於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穩定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及擴大石油儲備,但在需求疲弱的大環境下亦可能加劇國內通縮壓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根據OPEC+發表的聲明,今年5月至6月的減產規模為日均970萬桶,7月至年底為日均減產77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為日均減產580萬桶。不少分析認為,對能源產業和國際原油市場來說,減產有一定的穩定作用。但由於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造成汽油、柴油和航油等相關石油產品需求銳減,儘管減產協議具有歷史性意義,減產規模仍顯不足。
貿易需求減 油價受壓
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經濟師王海濱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最終減產量低於市場預期,各國以2018年10月石油產量為減產的基準,因為2018年10月OPEC+的基準產量比2020年3月更大,OPEC成員國實際減產量每日會少約200萬桶,另外,減產量亦不足以彌補需求下跌,全球石油市場過剩,庫存高企,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確診數據繼續攀升,國際貿易將受到進一步衝擊,原油需求端仍將維持低位,油價基本面整體仍然偏弱,預計繼續維持低位運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劉虹表示,油價下跌有利於原油淨進口國,不利於原油淨出口國。中國作為原油淨進口國,油價下跌可以帶來貿易條件和國際收支的改善。但新冠疫情拖累全球經濟,需求下行和通縮壓力加大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油價下跌可能會加劇國內通縮壓力。
內地PPI恐處通縮區間
中金報告測算,中國2019年原油進口額為2,387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7%。劉虹稱,如果進口量不變,油價下跌一半一年可節省原油購買成本1,293億美元,相當於0.8個百分點的GDP。海通證券數據顯示,如果油價持續低於每桶40美元,對中國CPI的影響是下降0.3個百分點左右,並導致PPI持續處於通縮區間。
劉虹還指,低油價有利於降低非石化產業鏈上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改善工業企業利潤,但同時PPI持續處於通縮區間,亦拖累盈利。綜合看,油價下跌帶來的收益可能不及需求下滑造成的衝擊。
「三桶油」添經營壓力
對於石油行業,王海濱指出,面對需求的急劇萎縮和油價暴跌,石油企業的生產、運營和投資都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國內「三桶油」桶油完全成本約在每桶40到60美元,面對目前每桶20到30美元的油價,幾乎是「生產一噸虧一噸」;油價下跌本可使大型油企的下游煉廠效益提高,一定程度彌補上游勘探開採的損失,國內和國際成品油需求因疫情大幅下降,煉油板塊能否彌補上游勘探開發的虧損仍未可知。另外,雖然趁低油價積極增加石油儲備的呼聲很高,但在政府「增儲上產」的要求下,「三桶油」仍在積極擴產增儲,資本開支壓力巨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低油價時代是中國增加石油戰略儲備的好時機,不過當前國內原油庫存,產量仍在擴大,儲備增加或不及預期。近日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建議新基建中應增加儲備油庫的投資,以加大戰略資源儲備能力。
投資市場近期需留意事項
◆ 環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發展
◆ 內地公佈外貿、零售銷售與首季GDP增長數據
◆ 美國公佈零售銷售與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
◆ 歐元區公佈通脹率數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