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放大鏡:西夏王陵為什麼「不落鳥」?

2020-05-02
■西夏王陵俯視圖 資料圖片■西夏王陵俯視圖 資料圖片

站在蒼涼的賀蘭山麓遠望西夏王陵的身影,一種萬千變化、世事沉浮的淒楚感便在心中慢慢衍生出來,群群烏鴉和麻雀時不時落在光禿禿的石頭和枯樹枝上,卻從不見有鳥獸在王陵上歇腳。

在人煙稀疏的西北地區,鳥獸在此聚集較多,尤其是鴉雀遍地都是。烏鴉可以肆無忌憚地落在牛羊背上,麻雀更是集群在一棵枯樹上密密麻麻,可是為什麼鴉雀不落在王陵上?有人說光禿的王陵沒有鴉雀可以覓食的草籽,可是光禿禿的石頭和虯枝也不見得會有許多食物。那為什麼鴉雀總是把石頭和樹枝作為「集散地」,而從不在王陵上造次。莫非鴉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權威不容冒犯?這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曾有考古學家表示,西夏王陵按照北斗七星的圖案排列,而且王陵的封土,都是按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形所製,人一旦走進陵墓群,都會被陵墓自帶的氣場所震撼,就更不用說飛鳥了,飛鳥感覺到氣場所帶來的壓力後,自然會遠離陵墓群歇息。內地歷史學家說:「因為現代的建築,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故此,古老的夯土技術,已經失傳,西夏的匠人在夯製西夏王陵的時候,是不是還加了其他的神秘物質,比如某種有毒的礦物質,或者有毒的植物的漿液?更有甚者,是不是加入了某種帶有放射性物質?飛鳥感到了陵墓中含有的某種『神秘』物質,會對自己的生命產生威脅,故此,才會遠遠避之,不肯降落?」

神學家給出的答案更是驚悚,在西夏的王陵中,曾經出土過一種妙音鳥的文物,這種文物雖然不是西夏王陵所獨有,但卻只在這裡出土了陶瓷製作的實物。妙音鳥又叫迦陵頻伽,人頭鳳身,是佛前的神鳥,相傳此鳥的口中,可以發出7種異聲,具有非常大的神力,是不是因為有此「鳥」的存在,故此,群鳥才不會在西夏王陵駐足。寧夏著名西夏歷史學家牛達生表示:「上述三種解釋,都有不合理的成分,也有合理的推斷,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昌明,西夏王陵不長草、不落鳥的最終秘密,一定會被揭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