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專題 > 正文

【後疫情時代】氣場大變 博物館不再一樣

2020-05-18

重新開放多規限 有人更專注有人難放鬆

歐洲多國因應新冠疫情紓緩,近期相繼解除封城措施,包括不少博物館及美術館,然而在病毒威脅並未散去,防疫措施成為日常生活新常態下,未來訪客在博物館內的體驗將不再一樣。博物館重開時增設不少防疫措施,如強制訪客戴口罩、或規定只可循指定路線參觀等,如何在容許訪客與展品自由互動,以及確保防疫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博物館管理部門今後面對的難題。

德國各州政府陸續解封,其中柏林自本月4日起已允許博物館重開,不過大多數博物館在期限後仍然繼續休館,為重啟作準備。以柏林市立畫廊為例,館方花費逾1周時間處理後勤事宜,以及增設防疫措施等,直至上周一才正式重開。訪客進入畫廊時,職員會要求他們必須戴口罩、遵守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亦會鼓勵他們使用消毒搓手液。

「可觸摸歷史」招徠不再有效

畫廊主任克勒坦言,防疫措施「絕對不好過,但屬必須」,他亦相信訪客未來參觀畫廊時得到的快樂,會比防疫帶來的不便多;不過20歲的訪客格里克坦言,在防疫措施下欣賞藝術品,根本無法放鬆,「與以往不再一樣」。

部分博物館非常倚賴外地遊客來維持收入,如主要介紹東德時期生活情況的柏林東德博物館,在疫情爆發前每日訪客人次可達2,000,月初重開後則急降至50人;加上博物館主推可以互動的展品,更以「可觸摸的歷史」為宣傳標語,令博物館重開難上加難。

人數設上限 訪客感和諧

東德博物館按政府建議,增設消毒搓手液等設施,亦安排職員頻繁消毒展品,不過未強制訪客戴口罩。上周一參觀博物館的迪曼提到,她原本以為需要戴上手套,不過館方沒有要求,令她鬆一口氣,同行友人戈德史密斯則指,館內訪客不多,令他不太擔心會染疫。

歐洲其他國家的博物館亦逐步重開,法國率先容許小型博物館開門,羅浮宮、奧賽博物館等大型博物館,則可能需等到夏季。位於巴黎第14區的賈科梅蒂學院,佔地只有3,700平方呎左右,主要收藏瑞士雕塑家賈科梅蒂的作品,是獲准重開的博物館之一,由於博物館已關閉長達2個月,重開後又只容許10名訪客同時參觀,故上周五重開當日,便即預約額滿。

德國歷史博物館重開後,則將訪客上限設在65人,訪客平均在館內會逗留2小時。40歲的諾伊布格認為,防疫的氣氛反而令館內氛圍更和諧、易於專注,她形容在疫情下生活節奏慢下來,「其實也不錯」。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