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易綱:保持M2社融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2020-05-27

香港文匯報訊 各國央行為應對疫情紛紛採取了超常規量化寬鬆政策,而中國央行雖然也有寬鬆,但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準幫扶。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昨天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將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易綱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說,儘管境外疫情形勢及其影響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他說,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將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確度;並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

為對沖疫情影響,內地2月1日出台了30條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疫情爆發以來實施的對沖政策累計達5.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通過3次降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等,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行,並推動降低存量貸款利率。

易綱說,上些綜合舉措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1-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8.8萬億元,同比多增近2萬億元,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1.1%和12%,增速明顯高於去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速較上年末高2個百分點;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比去年12月下降0.77個百分點。他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央行將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另外,易綱指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

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易綱指,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同時,若國際疫情形勢長期化,全球經濟增長受損日益嚴重,境外金融市場動盪可能仍會蔓延,對中國市場造成衝擊,並給中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帶來不確定性。下一步央行會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