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代表委員獻策完善灣區

2020-05-28

【醫療】灣區可用醫療券 紓北漂「老友」需求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建議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醫療領域的交流融合與合作發展。由於港澳與內地醫療服務體系的差異,粵港澳醫療服務互通在就醫信息對接、費用報銷、救護車跨境轉運、醫生執業資質互認及檢查檢驗結果互通等方面仍存在障礙。

為此,她建議建立大灣區就醫信息系統;拓展港澳醫保保障地域,擴大對大灣區醫院的覆蓋;建立粵港澳患者轉運聯絡辦,並在大灣區各城市中指定醫院作為港澳患者轉運機構;建立內地醫院對港澳患者醫療投訴的處理機制;加強內地醫生的規範化培養,推進醫生執業資質互認及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建立大灣區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聯動機制。

孟麗紅還表示,目前只有深圳一家跨境轉診合作試點醫院,廣州居住了很多香港人,看病需求非常大。祈福醫院願意成為跨境轉診合作試點醫院,爭取獲批香港長者醫療券(醫療保險)在醫院使用。

【創科】建河套創科園區 批科企高管綠卡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SML集團主席孫少文表示,香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領域,應加強與深圳的合作,建設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他建議,合理規劃河套地區,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科創中心。通過打造港深科創合作的高地,建立有利於科技產業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創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動,從而帶動整個大灣區的科技創新。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建議:成立「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委員會」,由三地政府相關副主管統籌,制訂契合三地實際的長遠及近期規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銀行、基金和相關的監督委員會,吸引全球科創基金到粵港澳大灣區設立分部甚至總部;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個城市率先為重要的科研人員及企業高管發放「大灣區綠卡」,加快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等要素在區域內跨境流動。

【營商】設立灣區營商委 統籌審批減重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指出,現時大灣區九市兩特區在不同方面有各自的規則,各地之間的企業註冊信息並不互通,監管機構或模式亦有所不同,應借鑒港澳管治模式打造大灣區營商環境的戰略趨同。

他建議大灣區九市內市場監督局下放部分職權,成立以市為本位的專業組織,協助政府去規管專業人士,並給予發出牌照的權力;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澳門經濟局共同設立「大灣區方便營商委員會」,統籌各種審批流程簡化,減少重複程序,優化程序;提升營商軟環境;建設灣區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實現灣區「一網通辦」;設立大灣區商業信用評級機制及數據;建立法律及爭議解決平台。

【教育】赴內地工作假期 育港青國家意識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表示,應思考如何像內地一樣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在高等教育層次的職業教育發展,讓教育、培訓、就業「一條龍」,更好地與大灣區發展對接。

他提議應該鼓勵香港青年參與到內地教育脫貧工作,培養港青國家意識,民族感情。陳卓禧建議兩地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面向香港應屆高校畢業生和在職青年,參照「工作假期」的形式,讓有志者到內地貧困地區參與教育脫貧工作半年或者一年;把內地教育脫貧作為香港高中學生的其中一項「專題習作」,組織學生到內地進行調查研究;參考姊妹學校的形式,將港校與內地貧困地區學校結緣;兩地姊妹學校共同支持貧困地區學校,或共同參與教育脫貧工作。 ■ 圖:受訪者供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