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超級傳播效應」 港兩成患者是病源

2020-06-03
■港大醫學院世懦ヲV病流行病學及控制中心記者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港大醫學院世懦ヲV病流行病學及控制中心記者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 沙田瀝源h祿泉樓再多四名居民確診新冠病毒,政府抗疫專家顧問、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本港出現「超級傳播效應」,兩成帶病毒者傳染給另八成人,瀝源群組更顯示本地個案的病毒繁殖率,已重回今年1月底時的高水平,認為居民可能需要接受血清檢測,找出隱形傳播鏈,避免本土爆發。

梁卓偉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分析本港逾千個確診病例後,發現本地個案大部分屬於群組感染,兩成帶病毒患者是病源,他們將病毒傳染給其餘八成病人,形成「超級傳播效應」。他表明,需要第一時間找到這兩成帶病毒患者,才可成功控制疫情,唯一方法就是進行檢測。

檢測量應提升至過萬個

他解釋,其團隊計算出輸入個案的病毒即時繁殖率約為0.1,情況毋須擔心,但瀝源群組至今已有九人染疫,顯示本地個案的病毒即時繁殖率接近2(即一名確診者可傳染另兩人),重回今年1月底的水平,不排除陸續有新個案,故認為公私營系統每日病毒檢測量應提升至過萬個,所有居民均需接受病毒檢測,更可能接受血清檢測,了解有沒有人之前確診並有抗體,才可找出隱形傳播鏈。

他認為,近期港人的防疫意識變得鬆懈, 雖然絕大部分人仍有戴口罩, 但指出戴口罩並非萬能, 要有其他防疫措施, 才可避免大規模爆發。

若沒社區大爆發 毋須太擔心

另一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出席電台節目後表示,祿泉樓新增個案與早前確診的兩夫婦有關,兩人病毒量非常高,相信已散播出去,其他人接觸電梯按掣等受到感染,故建議市民在接觸過公共物品後應注意手部壎矷C至於今次是否新一波疫情,他認為要觀察多一兩星期,如個案只局限在瀝源h或嘉里物流貨倉,便毋須太擔心。他指出,本港不時會出現本地零星個案,只要沒出現社區大爆發,社會都要接受。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另一電台節目指出,有理由相信本港有很多隱性傳播個案,天氣雖回暖,許多人的病徵可能很輕微,好處是能增加群體免疫,但亦有人中招後可以很嚴重,故現需要增加檢測量,市民必須戴口罩及經常清潔雙手。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認為,檢測後難免出現假陰性,或檢測後才發病,建議祿泉樓居民接受14日醫學監察並停止高危活動,包括上班及上學。至於附近社區人士如有呼吸道病徵,應接受檢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