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投委會】孖展炒匯風險高

2020-06-08

孖展買賣外匯有不同目的,例如想以小控大、短炒、做淡某貨幣,又或者純粹嫌做外匯定期太過保守,想刺激一點。無論如何,孖展買賣會倍增投資利潤和虧損,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亦不例外。

六成客戶2018年損手

證監會近月公布一項關於槓桿式外匯交易活動的調查報告,指出於2018年,投資者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有61%損手,有1%更損失超過100萬元。投資者在參與槓桿式外匯交易前,應考慮自身情況及風險,以判斷是否適合自己。

賺蝕可放大20倍開立一張槓桿式外匯交易合約,保證金可以低至合約價值的5%,入場門檻不高。假設一張歐元合約價值為10,000歐元,最低保證金為5%,投資者只需繳付約4,200港元 (假設1歐元兌1.08美元;1美元兌7.8港元)的保證金,就可以開立一張歐元孖展買賣合約。

保證金愈低,槓桿效應就愈大。上述例子當開倉保證金低至5%,槓桿效應達到20倍,假如歐元每升跌1%,投資者就會有20%的利潤或虧損,視乎是否「睇啱市」。

外匯走勢可以好波動

部分投資者認為一些主要貨幣例如歐元、澳元、瑞士法郎和日圓每日升跌的幅度不大,因而未有在意槓桿式外匯交易的潛在風險。然而近年外幣突然急速升跌的情況並不罕見,經濟事件例如加息或減息等貨幣政策轉變,或者是政治事件例如英國脫歐,都會令相關貨幣價格於短時間錄得顯著波動。投資者若然看錯市,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就可能會錄得重大損失。

一如用孖展買賣其他金融產品,進行槓桿式外匯交易的投資者要面對在短時間內被經紀行追繳保證金,即追孖展的風險,如最終被斬倉,更可能要承擔任何超過其保證金存款的損失,因此並不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或以長線持有為目標的投資者。

本文由投委會供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