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獨家風景】黑白之間

2020-06-11

呂書練

前文提到美國的結構性種族歧視問題,尤其是黑白之間的矛盾,但其實,種族主義或種族歧視不僅在美國,也不僅針對黑人,對其他有色人種亦然,尤其是華人。只是華人較堅忍和勤奮,一方面埋首苦幹或低調營商,另方面努力讀書,爭取高學歷,從而達至經濟自主。

所謂人離家鄉賤,任何一個人移居或移民到一個新地方,都難免受到當地人的排擠,這當中有文化上的差異和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的誤會,也有因陌生人入侵感到受威脅而要加強自我保護。除非外來者很富有,不必討生活,否則,你自然需學習適應新環境和了解新文化,要從低做起,如果沒調節好心態,就會感覺不公,受到歧視。第一代移民尤甚,但他們多有逃難心態,有原罪感,不會埋怨。

半年前,我跟記者訪問過現已回到美國修讀博士學位的前藝人兼導演郭錦恩。她的博士論文就是探討美國的種族歧視,更偷閒拍了部名為《不黑不白》(Not Black and White)的紀錄片。她透露,美國近年的確有白人至上主義回潮的勢頭,連土生土長的她都感受到。但相對於黑人,華人和白人間的衝突情況沒那麼嚴重,原因是華人本性溫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抗爭也就不會被特別針對。但也造成華人欠缺關心社會弱勢的正義感,卻享受黑人抗爭取得的政策成果。

為了該紀錄片,在三藩市成長的她專門跑到外婆早年居住的南方城市考察和採訪,從家族史開始,了解當時華人和黑人在種族隔離政策實行期間的生活。她發現,華人在美國之所以生活得相對安定,正是夾在黑白之間。她以早年乘坐公共巴士為例,前面的座位是留給白人的,黑人必須坐到後面,那麼不黑不白的華人呢?坐在中間。這就有點「中庸之道」般,找到生存空間,還善用之。比如,華人搬到較高尚的白人區或其附近居住,讓孩子有機會進入較好的學校;又可以到黑人區開雜貨店,聘請較廉價的黑人打工。達至從生活到心理上的平衡。

在這樣有黑人墊底、白人撐頂的中間地帶,利用自由競爭的制度優勢而改善經濟地位。至於政治地位,不抗爭的華人遠不如黑人。至少在美國政壇或影視界,就有不少黑人明星脫穎而出,有些甚至風靡全美;再以政界為例,除前總統奧巴馬及夫人外,還有兩位黑人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和賴斯(Condoleezza Rice),後者還是一位單身女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