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糭子節

2020-06-23

朵 拉

糭子很好吃,大家都知道,不過,要包好吃的糭子,其中的煩瑣細節,相信很多不下廚的人並不了解。現代人吃糭子很方便,隨時隨地可買到,無須待五月初五端午節,也沒法想像從前一年一度端午節,才有機會見糭子蹤影。那年代家家戶戶實踐凡事自己動手。

喜歡烹飪的媽媽平時常做小點心,中式糕餅,娘惹式糕點,甚至西式蛋糕,每星期有一兩天或燉煮紅豆桂圓、糯米紅棗、綠豆蓮子等甜湯給孩子解饞,糭子「工程」僅在端午節前一天才開始啟動。

南洋糭子種類不少:個頭小小的鹼水糭,吃的時候配搭加少許鹽的黑糖椰漿,一次吃三四個(曾親眼目睹一次吃十個的)不油不膩,又香又甜。另外比較南洋口味的娘惹糭,極少人會做,媽媽最拿手。亦是糯米為主,浸泡時添加院子採來的藍色花(蝶豆花),還有南洋香草葉(班蘭葉),炒米時加入椰漿,內餡為搭配熱帶香料的綠豆紅豆和冬瓜糖(從中國進口,外層包裹着糖粉的乾冬瓜條),是素的。如愛吃葷,除上述材料,再添豬肉碎或蝦米,加上辣椒料(南洋口味的SAMBAL)。南洋華人食物傾向重口味,香甜辣混合一起,煮好撈上來,糭葉一打開,油亮亮的三角形藍色飯,濃郁的椰漿香氣裊娜在空氣中,色和香在挑動味蕾。

一般華人做的糭子,多以豬肉為餡。

包豬肉糭子說是在端午節前一天,可準備時間起碼三五天。單是材料就分四個部分:一,糯米,洗淨,泡水,5小時後濾乾,加入適量細鹽、五香粉和黑醬油拌好待炒。二,豬肉,一定要選帶油的三層肉,洗淨、去皮、切塊,加入適量五香粉、胡椒粉、細鹽、細砂糖及黑醬油,拌勻後放入冰箱醃浸至少4小時。三,蝦米和香菇分別洗淨,分開浸泡,蝦米浸5分鐘後濾乾,香菇泡一個小時至軟,洗淨加入適量細鹽、胡椒粉和黑醬油。四,其他材料(可加可不加,加了味道層次感更豐富,也更美味):鹹蛋黃切半、小葱頭切片,油炸至酥脆待用。乾栗子以熱水泡軟(大約4個小時),仔細把栗子外表面皺摺堛瑤臟煻■丰h除,不然有澀味。這個要很有耐性,用牙籤慢慢一點一點剔掉,再重新用清水沖洗。這些糭子內餡的主角和配角,還挺費功夫和心思,其他還有添加紅豆、綠豆、或者臘腸、燒肉、雞肉等,看個人口味。喜歡辣的檳城人還包咖喱雞糭子,有點像吃糯米飯配咖喱雞,但味道更入味。更愛辣的還有印尼華人,一回在棉蘭過糭子節,印尼朋友說帶來的是豬肉糭,打開一看,一條青色小辣椒靜靜睡在糯米上面。我用手輕輕挑下來放在盤子堙A印尼朋友卻一口便把小辣椒咬在口堬茞茤C嚼,表情竟是一副陶醉的享受模樣,我並沒有看見我以為會掉下來眼淚的畫面。太辣會叫人掉淚的呀。

糭子還是原來那個糭子,只不過,去到不同地方,讓當地文化——薰陶,就改了不同面貌,也許應該說是化了當地的特色裝扮,再出來亮相。包糭子的葉子和繩子也有講究。糭繩非要源自植物不可,媽媽堅持不用塑料繩,不必說到有毒物質那麼遠,單是煮糭子時發出的一股塑膠味已令人難受。市場售賣的還有照樣用塑料繩的,貪圖方便。通常懂得吃品味高的食客,一看見便走開。因為植物材質糭繩亦自有香味。

南洋人的糭葉,一般用竹葉,竹葉的特殊清香增添糭子香氣。麻煩的是要提早兩天買回來,先沖洗,燙過熱水,再泡乾淨水堨帡挈b的布一片一片擦洗,整理時順便把破損葉子挑掉,濾乾前先剪掉粽葉的葉頭。這些瑣碎功夫一般是由不會包糭子的孩子包辦。

擔當大廚的媽媽,在初四清晨天才矇矇亮就起身 。前一晚已把栗子煮好,並將蝦米、香菇、三層肉都分別炒好,放冰箱備用。媽媽起來開火、熱鍋、倒油、炒香前一晚深夜拌勻調味料的糯米至半熟。

這時候,廚房開始飄浮着一年一度才有機會聞到的糭子味道。

這時候,我們便知道,糭子節到了。

中國朋友問我:「我們叫端午節,也有稱端陽節、端五節、重午節等。當然,也有和你們一樣叫糭子節的。」原來端午節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足足有20多個。

最早記錄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黍是中國古代五穀之一,5月夏至正好新黍出,就以菰葉裹黍米,煮至爛熟,在夏至節時,用來祭「地只物魅」(百物之神)。「角黍」就是糭子的原型。我們在海外叫糭子節還是沒錯的。

海外華人根據節日的特色食物稱呼的,還有八月十五「月餅節」,冬至「湯圓節」,不能怪南洋華人沒文化,已來到第三第四代華人,對於悠久的傳統文化認識愈來愈浮於表面,然而,我們仍努力傳承,盡力推廣。中國朋友聽到「包糭子比賽」時,表情先是驚愕,然後似笑非笑。五月初五南洋華人社團舉辦「包糭子比賽」,冬至我們還有「搓湯圓比賽」。為了讓下一代勿忘中華文化,從勿忘中華節日開始,同時給小孩講端午節故事。

五月初五吃糭子,賽龍舟,是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被攻破,悲憤傷心,寫下絕筆作品《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人民百姓划舟打撈,遍尋不着。後來包糭子投入江中,防止魚蝦蠶食屈原的身體,習俗綿延至今。因為屈原,「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從前端午是毒日、惡日,因夏季氣候炎熱,容易生病,瘟疫流行,為辟邪和驅毒,家家戶戶在大門口掛菖蒲,掛艾葉,祈求平安吉祥,也有人把這一天定為傳統的醫藥衞生節。

新冠肺炎來襲,疫情期間每天禁足在家,人人一致盼願五月初五吃過糭子,疫情便宣告結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