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尚存又遇暴雨洪災 高考生排難除險赴考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江鑫嫻、張帆 北京、上海報道)全國高考7日正式開幕,1,071萬考生迎來了人生「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尚存,又遇暴雨洪災,多地考生排難除險,「乘風破浪」去趕考。另外,第一科考試語文的作文題目因為緊扣疫情和北斗衛星等熱門話題,一出爐就引起各方關注。教育部考試中心分析稱,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
7日早晨,當大部分地區考生奔赴考場時,安徽、湖北等地考生受暴雨洪災影響,需「乘風破浪」赴考,有考生將船、鏟車等變成了臨時交通工具。其中,安徽歙縣的學子們更是被大暴雨擋住了去路--強降雨引發嚴重內澇,導致當地部分考點積水、交通大面積受阻,語文和數學兩門考試均被延期。根據最新預報,8日歙縣還會有大雨,不排除局地仍有出現短時強降水的可能。
面臨着強降雨兇猛威脅的地區還不止安徽南部,據氣象專家介紹,8日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湖南西部、貴州東部等地仍會有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有網友直呼,「南方的考生太難了。」
助加強關鍵能力考查
關於社會普遍關注的高考作文題,教育考試中心表示,今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比如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考生:題目太對口了
多名受訪北京考生表示,考寫作時選擇了上述題目。來自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的考生楊嘉南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動力相關專業,這個作文題目真是「太對口了」。他說,「我從北斗衛星的發展故事入手,闡述了雖然北斗一號、二號落後於三號,但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長。隨後,又延展到每個人都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獨特作用,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上海曹楊二中考點,很多考生坦言,拿到題目開始有點懵--要求圍繞「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着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這一命題展開思考。相對於前兩年考題的舉例分析,今年的題目似乎更加「務虛」,不過專家們普遍表示,考題不僅延續了上海的「思辨」風格,也能夠較好與實際相結合入手。「重要轉折」、「意想不到」、「無能為力」是關鍵詞,看似與疫情無關,其實也有關,重在探討如何處理好「人力與命運」的關係。
時事入題是應有之義
教育部考試中心認為,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