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拍攝的被沖毀的黃山屯溪老大橋。 新華社香港文匯報訊 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7日上午近10時許,安徽省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鎮海橋(屯溪老大橋)被山洪沖毀。而就在前天,地處安徽旌德縣的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沖壞,橋面損壞嚴重。短短兩日,兩座見證古徽州歷史人文的古橋被洪水沖毀,讓人扼腕。
1934年5月,知名作家郁達夫來到屯溪,曾在新安江邊夜泊。儘管當時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燒後,牆倒屋摧,尚未恢復元氣,詩人仍以極大的熱情讚美它。
郁達夫遊記曾讚美屯溪古橋
他「斜倚着枕頭,合着船篷上的雨韻,在朦朧的夢裏」寫下了遊記《夜泊屯溪記》,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7月7日上午近9時,當地記者在屯溪現場查看水情時看到,屯溪老大橋所在的橫江河洪水迅猛,濁浪滔天,當時老大橋還沒出事。但是近10時許,老大橋一個橋墩被洪水沖撞後出現毀損,之後橋體被沖斷一部分。
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長133米,寬15米,為六墩七孔石質拱橋,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
而另一被沖毀的旌德縣三溪鎮的樂成橋,有「皖南第二大古石橋」之稱。樂成橋,也叫南河橋,俗名三溪大橋。位於三溪鎮徽水、抱麟溪、玉溪三水匯合處,全長156米。從清同治年間到民國,再到1997年,樂成橋幾建幾毀。 2009年,當地文體局、文物管理所相關部門對該橋損毀部分進行了修復。
2020年7月6日,山洪再次沖毀了樂成橋。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稱,事發後,他們已經聯繫安徽省文物局專家趕往現場,查看橋損壞情況。下一步,將爭取項目立項,重新修建古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