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獲超額認購的基金數量已創下歷史最高,根據哲奔諮詢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底,比例配售的基金數量已有36隻,為歷史最多,較2015年的16隻翻倍。隨着市場急漲,本月基金爆款重現。有報道稱,鵬華旗下基金認購金額或達1,300億元,打破公募基金紀錄。
公募基金和海外資金流入,也被認為是這次A股大漲的驅動力之一,市場更曾傳出中證監限制基金公司首募規模不超300億元的假消息。針對近期爆款基金頻現,《證券時報》發布評論稱推動A股理性繁榮,基金業責無旁貸。文章指出,面對火熱的市場,基金業更要回歸初心,要做眼光長遠、視公信力為生命的機構,要做真正可託付的專業理財機構,做理性繁榮的推動者,而不是市場的放大器。
在海外市場,股票基金一直被認為是長期投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典範,被賦予了特別使命。但總體來看,內地的股票基金離公眾期待的「市場穩定者」角色還有一定距離,甚至不時被人批評為助漲助跌的「大散戶」。
上次股災 主題基金重災
回顧2015年A股牛市頂峰時發行的基金,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追捧行業熱點的主題基金,成為了基金發展史上的重災區,個別產品淨值縮水高達75%。那些在市場炙熱時面世的基金,曾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損害行業信譽,甚至導致其後整個行業多年發展緩慢,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一度低於5%,為非理性繁榮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