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國家重點推動雙循環,當中「國內大循環」是重要關鍵。配合國家推動內銷的政策,商務部日前在天津、哈爾濱、深圳三地,展開「出口產品轉內銷」活動,當中食品及飲料的銷情不俗,反映市民正逐步建立消費信心,而讓港商參與「國內大循環」,更是對國家及香港的雙贏方案。
早於今年6月,國務院已發文明確支持簡化產品認證和企業辦稅程序,以及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出口產品轉內銷提供金融支持,並結合實際開展內銷保險項下的保單融資業務,加大流動性資金貸款等經營周轉類信貸支持,協助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推動出口產品進入內地市場。
及至本周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的公告,充分顯示出國家全力支持出口產品拓展內地市場,及協助外貿企業渡過困境的決心。公告指出,相關政策包括加快轉內銷市場准入,開通國內生產銷售審批快速通道,與精簡及優化轉內銷產品的強制性產品認證程序等。
同時,公告亦提出全面實施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三同」-「同線、同標、同質」,即在同一生產線上,按照相同標準及質量要求,生產既能出口又可內銷的產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實現內外銷轉型。目標產品包括食品、農產品、一般消費品、工業品等多個領域,希望全方位開拓內地市場。
籲港府做好橋樑角色
事實上,隨着國家人民近年富起來及中產階層增加,對生活的要求大大提升。而香港是國際知名的服務業中心,過去多年,港商在內地製造優質產品出口至歐美國家。然而,現時歐美的疫情仍未減退,經濟不穩,消費疲弱,出口貿易減少,外圍市場短期內難寄厚望。反而內地正有需求,兩者可以一拍即合。
筆者相信港商絕對有意參與內銷市場,而國家的政策扶持有助事半功倍,例如銀行可以為國內中小企提供資金支援及適切借貸服務,甚至先代商戶放款給廠商等,以解決過去因出現拖延貨款而令港商有交貨的擔憂。筆者亦呼籲香港特區政府扮演積極橋樑角色,為本地企業抗疫之餘,並協助開拓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