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鉅證券金融集團投資研究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內地雖然已經受控,中國亦已經慢慢重拾增長步伐,惟各國的經濟增長未見重大起色,加上外部政治環境的不明朗對內地的經濟復甦仍有一定影響,為此,內地近日提出了「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經濟新形態,簡單而言,即是從出口轉向內銷,將內需進一步提升。內地早前為對抗疫情,不論中央或是地方政府均已推出不少政策以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內需的成效亦正在浮現,而在支撐「內循環」的同時,中央並沒有忘記穩外資的「外循環」,而事實上,內地近日調整了多項政策,為外資企業營造了一個更合適的營運環境。
早在6月份,國家發改委連同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中已明確了加強對外開放的立場,修訂按照只減不增的大原則,將全國外商投資准入的負面清單由2019年版的40條減至33條,取消了個別金融業的外資股比限制,亦加大了農業等領域的開放。
另一方面,商務部在8月份亦修訂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暫行辦法》,新的投訴辦法共有5個章節33條,完善了能投訴的範圍及整個工作機制,並就投訴人的權益提供了更全面的保護制度,使外資企業能在更為經營友善的環境投資。
鼓勵外商投資範圍續擴大
同時,為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貫徹落實國務院的部署,商務部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徵求了業界及公眾的意見,並在本年度的9月8日會議中,指將會大幅度增加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鼓勵條目。《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下稱《目錄》)首次是在1995年頒布,以主動擴大開放一、二、三產業,吸引外國企業到中國的不同產業進行投資為目標。《目錄》在過去25年間曾經過多次修訂,至2019年時的修訂版時鼓勵目錄的總條目已多達1,108條,當中全國及中西部分別佔415條及693條,範疇由農、林、牧、漁業擴至各製造業,以至電子信息及雲計算等均有涵蓋,只要是在《目錄》內的產業,外商的投資專案將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的規定享受稅收、土地等優惠待遇。
商務部既已指出是次2020年版修訂的《目錄》將會大幅度增加鼓勵條目,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不同產業的外國企業進入相關的內地市場,激發該產業的活力與新思維。
外資活躍有利對外投資
以上多項的修訂無疑是顯示出內地更進一步的對外開放的態度,預料營商環境的改善將可吸引到更多國際企業進駐中國市場,而隨着未來更多外地商家來到中國投資,除了能帶動新的技術與競爭進入市場,提升各項產業至國際水平外,外資活躍預料亦長遠能帶動內地國際間的貿易以及對外投資的整體發展,亦符合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所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路向,因此,一個更為對外開放的經濟環境,長遠而言,對中國的內外發展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