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教界:送審挽公信力 仍欠機制監管師質

2020-09-2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錦言)教育界及社會人士高度關注專責小組對通識科提出的多項修改建議,有通識科老師認為,包括教科書送審等有關確保教學及教材質素的措施,有助挽回社會的信心,值得支持。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則不滿通識維持必修必考,又質疑小組報告未有提及通識教師質素監管機制,要求教育局交代如何保障教師質素。

通識科老師穆家駿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以往部分通識書曾被揭發摻雜偏頗及渲染仇恨內容,相信推行課本送審是好事,有助於改善現況。

對報告提出學校應加強自我檢視及問責機制保證教學質素,他表示,過往有通識老師被揭發發表仇恨言論,讓人質疑現行問責方式是否完善,認為當局應盡早完善問責機制的具體指引。

至於IES變成選修,穆家駿認為,此舉有效減輕學生負擔,預計日後會有較多學生放棄選修,但他認為,IES的專題探究是通識科的重要技能,其實有助學生為將來大學階段學習打下基礎。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資深通識科教師李偉雄亦表示,早前的通識書「自願送審」成效立見,未來若進一步納入現行送審機制,將有助進一步扭轉社會人士對通識科的負面印象。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專責小組有吸納部分社會意見,包括減少學習範圍及教科書強制送審等,但她對通識維持必修必考,以及把IES轉選修感到極大失望,並形容報告是「換湯不換藥」。

她又批評,多年來接二連三有通識科老師參與政治運動及渲染仇恨,教師質素至今仍完全沒有保障,報告亦無提及相關監管機制。她要求教育局應交代如何確保教師質素,日後也應諮詢家長及僱主意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