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黃金周」變「結婚周」 顯中國戰「疫」成效

2020-10-08
■ 六對新人10月1日在上海市閔行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新址參加一場特殊結婚證頒證儀式,每對新人中至少有一位參與過抗擊疫情工作。 新華社■ 六對新人10月1日在上海市閔行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新址參加一場特殊結婚證頒證儀式,每對新人中至少有一位參與過抗擊疫情工作。 新華社

8天的中秋國慶假期漸入尾聲,對於吉林長春市民崔先生來說,這是個「縮水」的長假,因為他有半數時間都在忙着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疫情暴發改變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對今年有結婚計劃的新人影響更甚。中國農曆春節和5月份原本是婚禮宴請的旺季,但受疫情因素影響,不可避免出現了「旺季不旺」。

溫度適宜、時間充裕的「十一」黃金周假期,自然成為舉辦婚禮的首選時間段。近期,一個「8天假期要參加23場婚宴」的話題更是衝上了網絡熱搜榜,「十一」黃金周結婚的熱度可見一斑。

在這個長假,崔先生的兩位同事分別舉辦了婚禮。她們都是媒體工作者,在抗擊疫情最吃緊的那段時間,她們曾深入吉林省各地,走進發熱門診、隔離區,及時報道當地疫情防控的真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眾的憂慮情緒。在其中一對新人的喜宴上,當主持人提及這段過往經歷時,現場人士紛紛以掌聲表達對這位女記者的敬意,有人還因感動而落淚。

新人:保持防措感安心

不可否認的是,「黃金周」之所以能够變身「婚禮周」,根源在於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防控,境內已經連續多周無本土新增病例。然而,即便在如此好的形勢下,中國各地依然保持着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以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

現定居長春的金先生也於近期舉辦了婚禮。按照習俗,金先生的婚宴要在老家吉林省舒蘭市舉辦。今年5月,這座中國東北縣級小城曾連續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疫情風險等級被調整為高風險,一度進入戰時狀態。經過國家、省、市各級相關部門和當地民眾的合作努力,舒蘭疫情很快被遏制。

金先生介紹,此番回到家鄉結婚,真切感受到當地負責任的疫情防控舉措,所有參加婚宴的賓客均需出示綠色健康碼,並接受體溫檢測,這些措施讓人們感到安心。「經歷疫情的2020年就像一場電影,灰色的開篇過後,結局會迎來喜慶的紅色。」 ■中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