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均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產品,要逐一細數着實不易,但對於港人而言,最為熟悉的,必然會提到奶茶文化,以及它的標誌產品:絲襪奶茶。筆者甚好飲食文化,經常遊走覓食,絲襪奶茶算是其一摯愛,今期將和大家說說港式奶茶的歷史。
眾所周知,英國人愛喝茶,但愛得有多深?二戰時期,英國政府對外採購排名(按重量排行),第一是子彈,第二是茶葉,第三才是炮彈。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曾說過:「茶比子彈更重要!」皆因茶是激勵英國士兵作戰的最好「武器」,喝茶對英國人之重要可見一斑。既然如此,英國人漂洋過海,千里迢迢來到香港這個小小的港口,自然把喝茶,特別是「下午茶」的文化帶來香港。初期英人將香港將發展成轉口港,香港既成轉口站,自然少不得英國人愛喝的茶葉,也少不了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茶葉。
其中,錫蘭出產的紅茶價錢低廉,味道也不俗,於是成為了香港奶茶的基礎。本地人亦漸漸開始培養起「飲西茶」的文化。
英國人喝茶文化裏會加糖加奶,喝的是上好茶葉,單純沖泡便是口感醇厚清香,可惜當時社會尚未發達,這些貴價茶葉,以一般平民老百姓的經濟能力實在難以負擔。於是,為了讓一些廉價茶葉沖泡的茶更香更滑,便想到了絲襪奶茶這個解決方法。
中環蘭芳園估計便是絲襪奶茶的始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茶餐廳一般用一個大水壺煲茶,分量既大又容易過火,加上茶葉也並非上乘,沖出來自然有一股苦澀的味道。於是蘭芳園創辦人林先生決定轉用銅材打造的小茶壺,妻子用棉襖毛布,做成隔離茶渣的茶袋。茶壺小,不能煲太長時間,於是不容易產生苦澀味道;而且,利用茶袋除了可以去掉茶渣,還可以去掉青草味道,令茶味均衡。
由於林先生經常高舉茶壺,將茶葉沖進茶袋以隔掉茶渣,長時間的沖泡會令白色茶袋染上茶色,遠看就像一條絲襪,於是人們便將此種沖泡方式命名為絲襪奶茶,其命名其實來自一個美麗的誤會。蘭芳園的「絲襪奶茶」在口碑和銷量兩得益的情況下,大受歡迎,不論是中環白領,還是一般打工仔,皆愛上這杯茶香順滑的提神飲品,對於愛吃早餐和下午茶的上班一族來說,自然是最佳的飲品選擇。
在絲襪奶茶這個名堂打響以後,其他茶餐廳便開始模仿和改良,於是此物大行其道,更成為香港茶餐廳獨特的飲品,成為香港飲食文化的獨有標誌。其後更有奶茶王比賽、申請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與涼茶並列,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切皆源自當年英國人嗜茶的習慣,造就了香港在地飲食文化的誕生。
今期我們講了奶茶的故事,下期我們介紹另一個大家熟悉的飲品--咖啡。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