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港才科企深發跡 融灣優勢走出去

2020-10-18

港青論兩地創業合作展望「帶路」機遇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表示,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強調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事實上,由於深圳積極支援創新創業的措施,本港大學年輕科研人員及初創公司,近年紛紛以深圳作為產業轉化重點。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兩間已進軍大灣區的香港畢業生初創公司,他們均表示,透過港深兩地以及與大灣區各城市協作,於人才配套、數據資源、市場規模、創業氛圍、吸引投資方面都帶來優勢,更可望藉茩I靠灣區,開拓全國以至「一帶一路」與國際市場。

支援市場俱備 競合激發創意

由中文大學多名畢業生參與創立的柏絲科技,是一家年輕初創公司,於深圳成立僅16個月,研發範圍包括AR擴增實景測量及食品科技生產。創始人之一兼首席技術官周益俊分享道,公司除獲得深圳有關方面的辦公室創業租金補貼,亦有人才公寓配套支援,房租只為市面三分一,且深圳創業氣氛濃,也容易匯聚投資者,結合大灣區的整體環境,研發的產品更容易投入市場量產供應。

柏絲科技於去年6月在深圳註冊成立,分別於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及中大研究院眾創中心設有辦公室。畢業於中大信息工程和工商管理雙學位的周益俊向香港文匯報介紹說,作為剛起動的初創企業,公司獲得相當充足支援,其中在補貼之下,其約110平方米的辦公室每月租金只需7,000元人民幣。同時,公司亦成功為青年科研人員申請五套深圳方面提供的人才公寓,租金只是市面的三分一,認為「價格相當友好」。

被問及何以選擇北上創業,周益俊認為,大灣區的整體環境比香港好,尤其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有濃厚的創業氣氛,周圍是香港各大學於深圳設的研究院,可在競爭合作中研發,也更容易獲得基金投資。

他並強調,下游的市場層面,亦是北上創業的優勢,當中單是深圳市場已比香港大,研發的產品落地後更容易量產供應市場。

獎勵與市場接洽機制完善

事實上,不單深圳,灣區其他城市在招攬科創團隊也非常積極。周益俊提到,公司針對長者吞嚥障礙的易食營養食品「吞嚥易」項目,早前獲得廣州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賽區冠軍,隨即獲廣州政府提供兩年辦公室免租服務,鼓勵團隊繼續投入研發。

他透露,有關項目現正申請4個專利,其中3個已通過初審,團隊正與10家投資基金商議下一步的發展,明年計劃申請國家高新企業認定資格,而應用方面則與廣州招商局及惠州的療養院接洽商談合作,冀能改善吞嚥障礙人士的生活。

尚欠交通檢測一體化

柏絲科技另一創始人、中大藝術系畢業的首席營銷官歐陽曉瞳表示,深圳人才多元化,對外地人才都很歡迎,目前公司核心成員七成是港人三成是內地人,不同背景的成員都得以發揮所長,團隊同時亦希望能吸納更多的中大畢業生。

但她認為,深港創科協作仍面對一些挑戰,如交通還未能達到一體化,過關需時較長,認為倘所有口岸都可以像廣深港高鐵站香港段般實現「一地兩檢」,兩地交流將會更加便利。同時,內地與港澳有各自各的產品檢測機制,同一產品如要在三地推出市場,便需要完成多次完全不同的反覆檢測,對於生產研發人員來說是一種負擔,希望能加快推動三地檢測機制與系統的對接互通。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

龐大數據人才庫 撐起港AI創企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如何抓緊箇中機遇,值得本港大眾深思。有本港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行政總裁指出,大灣區尤其有利大數據研究,亦有足夠人才支撐公司迅速發展,實現背靠大灣區,開展「一帶一路」和國際市場。他又形容深圳過去廿年發展飛快,寄語本港年輕人有機會應到大灣區見識,切勿不思進取,停滯不前。

有光科技是衍生於香港大學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專注於語音識別(ASR)及自然語言處理(NLP)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包括為多地政府部門以及金融、通訊等行業客戶提供人工智能客服系統、語音質檢系統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公司除了在香港科學園落戶外,於深圳和成都均設有分公司。

人口多數據多 助研人工智能

「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幫政府部門、企業、金融公司等不同對象做錄音分析,做客服質檢、合規檢測等工作。」有光科技行政總裁溫豪夫是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生及榮譽助理教授。他介紹說,要讓系統懂得辨認和分析語音,龐大數據庫必不可少,當能結合大灣區的資源,研發及應用效能可大大提高。

「假設我們要取得『廣東話表達憤怒的聲音』,同時間需要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高學歷、低學歷等不同組別。」他說,在香港做的最大問題在於人口少,生成這類數據一來慢、二來貴;相比之下在廣州做,任何組別的人都可以瞬間找到,「聽落好似好小事,但香港也許一到兩星期取得,內地則是『今日想做,聽日有』,對研發速度的影響極大。」

在深速建團隊 補港人才不足

溫豪夫指出,本港人才學歷、能力俱佳,國際化程度亦高,但致命傷在於人數不多,「例如我聽日就要聘請十個工程師做洁A香港個pool(人才庫)實在無咁大,在深圳就能快速建立團隊。」相反,深圳可以匯聚更多人才,工程師水準亦高,但相對而言國際化程度未及香港,兩者正好相輔相成。

溫豪夫直言,香港大學的水準之高,確非深圳一時三刻可以追上的,惟深圳在過去廿年的發展非常快,「世界會變,人亦會變,正如十年前左右,港大、中大、科大在世界大學排名相當靠前,北大清華還在很遠,但近年已是今非昔比。」

他以僱主的身份呼籲香港年輕人,有機會應多到大灣區見識,「看看別人是如何做事,思考當中有何可以學習,不斷提升......相反假如很自滿,不思進取就一定『衰硬』。」他強調沒有人可以單靠既有優勢便一世無憂,「只有不斷向前,才會有望成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