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立足本土把握機遇 港深同行未來可期

2020-10-22

佘德聰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

今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深圳由一個小漁村躋身全國一線城市,特別是過去10多年,深圳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已經從早期以加工、生產為主轉變成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加速發展的創新城市。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締造了「深圳奇跡」,成績有目共睹。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深入總結了深圳特區的成功經驗,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第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中央大力推動深圳發展,將重點發展金融、放寬市場准入,增強深圳在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引發外界關於「深圳是否要取代香港」的討論,更有人擔心香港會不會因此被邊緣化,從而削弱競爭力?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大灣區內九市兩區各有不同的分工和定位,只有取長補短發揮協同效應,才能實現合作共贏和效益最大化。深圳是「重要引擎」不代表香港不重要,兩地發展息息相關。此外,習近平主席在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7次提及香港,進一步明確了深港未來的合作方向,並對深港合作提出了最新要求:「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足見對香港的關注。

展望未來,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須從自身做起,主動把握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推動深港合作,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首先,立足本土,善用制度優勢,提升自我競爭力。香港要不斷鞏固和提升自身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充分利用香港「一國兩制」、國際化、知識產權、司法獨立等國際優勢,共享與國內融合方面的資源及經驗,扮演好「超級聯繫人」角色的同時,更要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打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對內做好溝通橋樑,以尋求更多合作發展的新空間。

其次,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尋找新增長點,促進多元發展,拓展生活空間。科技創新是大灣區發展的重心,香港能夠憑藉其堅實的科研基礎和卓越的人才庫,積極參與到大灣區的科技發展中去;同時可以打破香港地方小、產業單一的局限,利用大灣區資源,進一步推動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跨境流動,互聯互通,為深港合作融合注入新活力。此外,加強兩地在教育、醫療、安老、房屋、交通等民生領域的交流互動,汲取各自所長,創造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空間。

最後,全力協助港青發展,增強對國家的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識。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更是國家的未來。香港近年來政治風波及社會動盪不斷,加之近一年多疫情肆虐,經濟發展每況愈下,影響了一批港青前途未卜、求學就業艱難。部分港青更是對內地心存偏見,在此筆者呼籲香港政府嚴把教育關,從源頭培養香港青年一代的家國情懷,同時希望更多社會人士能夠組織兩地交流活動,讓香港年輕人走出去,通過深度參訪及實習就業等活動,多到內地走走看看,消除誤解與偏見,讓本港人才,特別是青年一代,能夠有機會參與國家經濟發展,把握就業、創業、實習、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種種機遇。

香港與深圳僅一水之隔,唇齒相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深圳特區建立40載,兩地互惠共贏,互相成就。國家為深圳提供利好政策,對香港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筆者相信,只要香港能夠立足本土,揚長避短,與深圳兩城強強聯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未來必將大有可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