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悟居士,正職與玄學、術數無關,信奉藏傳佛教,自初中開始在「玄學發燒友」父親耳濡目染下接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等知識,再經父介紹認識了教授佛法之恩師,除學習佛學之外,恩師亦傳他文王卦及陽宅風水至今35個年頭。2013年通過禪定,悟得前所未有的契悟,終明白了五行與際遇實相之間的關聯性,像石破天驚一樣,整合了一套獨一無二、與宇宙本體相應的禪悟姓名學,依此因緣,祈以公開部分千古未傳姓名學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facebook: 禪悟-千古未傳姓名推命學
公元前141年,己亥年,漢景帝駕崩。
己(天的代表:漢景帝)
亥
壬甲
1)從天的代表--己土的天子漢景帝被「甲」木剋合,於是掉了下來,駕崩。
由宿命中的太子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其五行組合正正是「戊戊」,巧乎?!因為從文景之治所採納的黃老之術,到漢武帝劉徹繼位一年左右,即公元前140年,便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思想是有為的,但有為中要中庸。
為何儒家學說與五行「戊」土的唯識相應?首先「戊」土的唯識概念包含了凝聚、囤積、鞏固、堅實的概念。由於由「甲」排列至「癸」、戊中正是在中間位置的意思,故此「戊」土的至理學說就是無過而無不及的中庸學說,所以儒家學說主張忠君、愛國,由自身做起,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是囤積、凝聚、堅實的概念嗎?!
所以,「戊」的人,沒有受甲木破壞時,有信譽、擇善固執,有堅持、耐力,往往是封建價值的守護者,期望可團結身邊可團結的力量。而且,重孝道、尊卑、長幼有序,但「戊」土受傷害時,就會分裂無信譽,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
當然,由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競爭、攻伐就是硬道理,那是「金」的時世;到漢初的予民休息,是「水」的無為而治;到漢武帝堅實的強大期,儒家的有為世代,彷彿就安排了一個五行屬雙「戊」的人,這個人就是劉徹。
而他罷黜百家、獨專儒術的過程如下:
西漢初年,漢高祖繼續實行秦代的挾書律,禁止私人收藏《詩經》、《尚書》等,儒家學術活動幾乎滅絕,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被統治者大力提倡。這些政策短期內適應了長期戰爭後恢復生產、穩定社會秩序的要求。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造就了文景時期的社會安定、政治開明、文化復興的繁榮局面。
但隨荇犮N的發展,黃老學說已經不適應,不適合時代潮流。漢武帝時期,地方諸侯勢力強大並凌駕於朝廷之上,商人豪強大力兼併土地,匈奴不斷騷擾邊界,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已經成了統治者的迫切需要。而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神化皇權的觀念以及仁義學說,恰好適應了這種要求。年輕力壯的漢武帝要大有為,建立千秋帝業,也需要這種新的思想武器。
漢武帝即位後,首先舉行的一件大事是召集天下文士,親自出題考試。大儒董仲舒提出,諸子學說使國家不能保持一貫的政策,法令制度常常改變不利於封建的專制統治,建議政府只用講儒學的人為官。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把各地舉薦來的非儒學的諸子百家一概罷斥,同時任用考試優秀的儒家學者。這樣一來,只有儒家學者的田蚡做丞相等,以此來褒揚儒學,貶斥道家等諸子學說。
漢武帝的改革激怒了黃老學說的首要代表竇太后,竇太后大力打擊儒家,並找藉口把鼓吹儒學的人投入監獄。竇太后去世後,武帝重用儒生,把官府堳D儒家的博士一律免職,排斥黃老刑名等百家學術於官學之外,這就是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提倡的儒學,是在原來孔子仁義學說的基礎上吸收了陰陽五行家神化皇權、鼓吹皇權神授的思想,又接受法家君王獨尊、增設刑法、任用酷吏的學說,成為一種儒家王道與法家霸道雜合的思想。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目的都是為了統一思想,鞏固封建統治,只是他們採用的手段不一樣。秦始皇燒掉諸子百家書籍,企圖用暴力手段來達到目的,結果失敗了。漢武帝則採用引導的辦法,提倡儒家學說,確立儒學為官學,從而開創了兩千多年來儒家學說獨盛的局面,儒家由此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