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廣東目前實名登記的註冊義工達到1,311萬人,累計服務時長超過6億小時,並以每年新增2億小時的數量增長。其中亦有港人的身影和力量。最新數據顯示,已有6,594名港澳人士在廣東註冊成為義工,其中,香港居民達到5,522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在廣東,包括鄉村扶貧、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社區服務以及今年的抗擊疫情中,都活躍着大量香港義工。
疫情中,來自香港的暨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助理、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教研室主任明偉傑教授,積極組建科普志願服務隊,組織了百名內地、海外及港澳台本科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開展科普宣傳,服務公眾近6萬人次(包括500餘位外國師生),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闢謠,提醒公眾提高防範意識和措施。另外,他還主動捐贈自己的工資,改善貧困學子上網設備;發表防控論文4篇,協助疫情控制,其創立的醫療影像檢測公司亦加快研究用在新冠疫情上。
義工:看好跨境志願服務
近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表彰了一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和集體,明偉傑被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明偉傑表示,香港人在內地開展義工服務,較以往已經方便了很多,有不少香港人紛紛北上服務。他認為,實現大灣區內粵港澳志願服務互認和系統互通很重要。
「廣東在志願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很先進,比如可以精準匹配義工和服務對象,很快就能立項服務項目,又如微信即可註冊義工等,香港可以借鑒。」
明偉傑十分看好開展跨境志願服務,並期待在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下的智能化非接觸式服務方式。「以教育為例,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內地學生可以透過香港的志願服務享受外語等服務,香港學生則可以透過智能方式向內地請教數學培訓。」
他認為,開展跨境志願服務,數據的打通、系統的互通十分重要,是志願服務很多方面融合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