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首三季電騙案涉款升至逾4億

2020-12-07
■今年首九個月電騙數字近900宗,受害人介乎14歲至92歲,預計全年總數會超過1,000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今年首九個月電騙數字近900宗,受害人介乎14歲至92歲,預計全年總數會超過1,000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成祖明)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因應社會情況調整行騙手法,警方發現有11宗利用國安法行騙的案件,涉及兩名受害人,被騙走款項90萬元,而今年首三季電話騙案的案件為895宗,較去年同期的388宗大幅上升,涉及金額由200元至2,000多萬元不等,總金額也由去年8,000多萬元飆升至逾4億元。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指出,今年首九個月電騙數字近900宗,受害人介乎14歲至92歲,預計全年總數會超過1,000宗。他認為數字上升原因,與社會事件影響警方人手分配、疫情肆虐及經濟不景等有關。

200蚊都呃 騙徒「大小通吃」

他續指,騙徒最常用手法不外乎是假冒官員和「猜猜我是誰」,涉案金額最少的案件是使用「猜猜我是誰」手法騙去一名40多歲男士200元。受騙男子收到騙徒電話後「喂」了一段時間,說出一個名字,騙徒即訛稱是對方,稱「很久不見、十多年沒見,現在急需錢,可否先給2,000元。」男子回應:「沒這麼多錢,問你借就差不多。」騙徒最終連200元也不放過,茖k子往找換店匯200元予他。

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督察鄧德陽早前亦遇到騙徒致電行騙,整個騙局歷時6天,涉及10個半小時的電話對話。他憶述當時收到一個852字頭錄音電話,聲稱其電話服務終結,其後把電話轉至自稱客戶服務中心的人員,指其電話發放大量詐騙短訊,建議與內地執法部門聯絡。

他其後接到自稱內地執法人員電話,指他原要到內地助查,因應疫情關係可用電話軟件溝通,更稱:「現時電話騙案太多,用視像對話較好,便能得知我真是內地執法部門人員。」視像通話期間,畫面出現一名身穿疑似內地執法人員裝束人士,但畫面出現短於5秒,騙徒便指訊號問題不能視訊通話。實際上畫面中人只是一張硬照,自稱內地執法人員在軟件中頭像是一支刑偵隊伍大合照。

騙徒不斷查問鄧德陽個人資料,包括證件號碼、教育程度、家庭背景、職業、資產等,以計算能騙取多少金錢,並指示他登入一個內地執法部門網站並輸入案件編號,其後看到一張虛假凍結管收執行命令的文件。

騙徒其後再發放虛假檢察院傳票,指鄧須到內地檢察院報到,後宣稱有另一辦法處理,茈L買一部全新指定品牌手機並登記新電話號碼作調查用途。

圖裝「木馬」盜銀行資料

其後一名假檢察官指示鄧往銀行開戶並開通網上理財,再用新手機下載銀行程式,稱「主腦是銀行管理人員,銀行或有同黨,不能向他們透露案件。」最後要他在手機安裝應用程式,相信是透過木馬程式使受害人的手機受感染,以盜取銀行資料騙錢。

商罪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顏凱欣特別提到名為安全防護的應用程式,因其包含木馬程式,介面上有不同銀行選項,用以欺騙市民,盜取所用銀行名稱、個人資料、網上銀行賬號和密碼,更可刪除受害人電話的收取短訊功能,並將銀行所寄出的一次性密碼短訊由受害人電話轉至騙徒電話,從而把賬戶內的錢轉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