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阿拉伯之春」十周年 十年空夢國已非國

2020-12-15
■敘利亞一所難民營中,一名婦人手抱小孩。 法新社■敘利亞一所難民營中,一名婦人手抱小孩。 法新社

2010年12月17日,北非國家突尼斯一名年輕菜販因擺檔時,持續受到執法人員暴力對待,憤而自焚抗議,事件觸發全國示威,更掀起北非和中東反政府抗議浪潮,最終導致區內多名強人領袖被推翻,被稱為「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然而10年過去,當年爆發過示威的國家,經濟和政治形勢並沒有變得更好,當中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內戰更持續至今,讓美國等外國勢力藉機進行軍事介入,導致生靈塗炭,留下一頁頁血的教訓。

突尼斯26歲菜販布瓦吉吉,2010年12月17日因為不堪擺攤屢遭警察打壓,引火自焚抗議,留醫至翌年1月4日不治。布瓦吉吉的自焚和死亡引爆突尼斯長年以來的民怨,民眾紛紛上街示威,要求掌權23年的總統本.阿里下台,示威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席捲全國的「茉莉花革命」,最終本.阿里於2011年1月14日下台,流亡沙特阿拉伯。

舊秩序雖破 新秩序未立

突尼斯示威的成功,加上西方媒體的推波助瀾,吸引了其他阿拉伯國家民眾仿效,示威反對政府貪腐,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短時間內先後爆發大型抗議集會,更導致時任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也門總統薩利赫等,相繼下台或被殺,令中東北非幾十年來的政治秩序被嚴重擾亂。

然而連串示威或「革命」並未為區內帶來更繁榮安定的社會。在埃及,在大選中當選的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代表宗教組織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推行伊斯蘭宗教統治,結果上任後不到2年,即被塞西領導的軍隊以政變的方式推翻,恢復了埃及的世俗政治。然而許多國家,如利比亞、敘利亞等國並非如埃及這樣秩序得以建立,舊的秩序雖破,但新的秩序始終沒有建立起來。

外國介入 敘利亞內戰難平

利比亞、敘利亞和也門的反政府示威更演變成長年內戰。曾參與利比亞示威的馬吉表示,他們最初沒打算要卡扎菲下台,「只想要多一點自由和正義」,但卡扎菲政府的鎮壓行動,導致民眾以武裝對抗政府。卡扎菲被趕下台後,被反政府武裝追捕擊斃,但利比亞亦從此群龍無首,反政府武裝與各地軍閥爭權奪利,時至今日戰火仍未平息。

在敘利亞,最初的抗議同樣是要求總統巴沙爾推行改革,但結果引發內戰,造成死傷無數,大量民眾流離失所,引發歐洲難民潮 。與利比亞一樣,敘利亞局勢持續混亂,讓外國勢力有機可乘,介入當地衝突,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昔日示威者:再無發言權

今天阿拉伯世界不少人仍指責「阿拉伯之春」為暴力和經濟崩潰打開洪水閘門,導致後來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或成為難民,而留在家園的人,也因國內的混亂而永無寧日,例如突尼斯長年深陷經濟危機,失業率和通脹居高不下,當年參與反政府運動的律師胡伊達表示,「人們認為本.阿里倒台,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但我想這需要20年到30年時間。」

輿論認為,美國一直支持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者,當年參與抗議集會的敘利亞人達努恩稱,「我們之前被外國強權玩弄,現在敘利亞沒有任何發言權,外部勢力說的才算數。」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