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進入年度任務清單。專家表示,中央針對包括互聯網平台在內資本擴張行為的一系列監管整頓,旨在引導資本更多投向創新和製造,制止資本在低附加值端重複建設,進而引導產業升級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探索適合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的監管路徑建規立制。
互聯網經濟監管治理未跟上
由螞蟻集團暫停上市開始,及其後一系列針對互聯網平台的監管新政醞釀出台,中央政治局會議及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與產業升級、暢通雙循環等一系列戰略決策緊密相關。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表示,當前中央反思互聯網經濟核心在於,互聯網經濟一開始對提高經濟效率和推進轉型發揮巨大作用,但後期監管和治理沒有跟上而出現問題,現在已無法帶動經濟產業升級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劉煜輝指出,當前互聯網經濟成為低附加值產業規模化的工具,平台本身不能帶來高附加值的創新,也就無法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反而破壞原來的市場規則和社會保護機制。
劉煜輝舉例說,互聯網平台在資本市場籌資的天然超級溢價的優勢,於是先大量燒錢搞低價補貼,最後形成主宰國民經濟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四個環節的平台壟斷力量,憑借渠道壟斷、客戶數據優勢擠壓上游利潤空間。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提出反思:過去幾年,互聯網平台蓬勃發展。目前的消費構成中,網購的增長幅度最大。但中國消費增速的回落幅度大於GDP增速的回落幅度,說明網購模式並沒有促進消費,只是起到了「瓜分蛋糕」的作用。把消費的部分流量從網下轉移到網上,網購造成的環境污染等成本由社會而非企業承擔。
建議立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李迅雷表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是要限制存量經濟下的少數企業通過信息資源的壟斷和濫用去搶佔別的企業利潤;二是需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資本擴張進行約束,如用戶信息的保護和隔離等。
專家表示,未來政策將鼓勵民間資本流向科技領域,即能創造經濟增量的領域,參與「做大蛋糕」的活動而非「切分蛋糕」的活動。另外,對於反壟斷,專家提醒,互聯網經濟與傳統經濟有所不同,反壟斷和監管重點亦有不同,互聯網經濟更應在隱私保護、信息安全、欺詐等環節加強監管,而非單純的規模管控。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