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建言預算案】不缺土地 獨缺創新手法解決問題

2021-02-23

香港文匯報訊 去年香港國安法立法後,社會趨向穩定,惟謝湧海認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仍需要一段時間去解決。他歸納主要有三方面問題,土地問題、經濟結構問題及科研的尷尬。首先,樓價持續高企,令青年在置業及生活成本上都面臨很大壓力。他表示;「其實香港並不缺土地,去新界『走一圈』就知道香港有很多土地,但是這些土地權分散在私人、財團及政府手上,政府應採用創新的手法去解決土地問題,如果沿用舊手法,問題肯定解決不到。」

港科研投入極度不足

第二個問題是經濟結構問題,目前香港不足1%是農業,約6%為第二產業,當中真正是製造業的很少,有高達93%為服務業,所以這次就受到了疫情重挫,幾千萬名的旅客來不到。在貿易方面亦不樂觀,以前內地還未開放,香港長期推行低稅率,大量貿易透過香港作轉口,在1999年中國加入世貿前,內地44%的貨物是透過香港出口,至2019年數字已大幅下跌至6%;1999年內地25%貨物透過香港進口,2019年已跌至7%,內地現在開放不少,已不再這麼需要靠香港作轉口,現在透過香港轉口的主要是中國運去香港後再反銷至內地的產品,因香港稅率較內地低,商家將利潤留在香港才轉售回內地。他補充:「但是要注意的是,海南自貿港做起來,內地商家可能不需要在香港轉口了。」因此香港必須將第二產業提升,鄰近的台灣30%GDP是來自第二產業,新加坡及韓國都有逾20%,在亞洲四小龍之中香港在這方面相對較遜色。

第三個問題是科研的尷尬。香港有很多財政盈餘,但其科研投入則很少。深圳的科研投入在2019年佔了整體GDP的4.9%,是全世界最高,相比之下,本港2019年只有0.86%,政府的投入明顯不足,其實本港有很多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深圳只有一間深圳大學,但香港並沒有一間科技企業做匹配,沒有科技產業的話,大學便成了空中閣樓,研究成果都貢獻給境外。香港的科研人員共有40多萬,但是不能將成果轉化成商品,缺乏了技術人員,香港應大量引進或自行培訓技術人員,否則科研成果都應用不到。「香港寫的論文在國際上排名都是領先的,無論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方面,但專利則很少,這些正是香港正面臨的尷尬點。」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市民當然期望政府能再次派糖,企業渴望再有支援措施,謝湧海則希望政府能做到精準扶貧,「對有錢人來說,你派一萬元給他是沒有意思的,應找出真正需要支援的基層及企業作出幫助。」

冀政府精準扶貧抗疫

另外,最重要的是精準防疫,透過更多大數據技術、例如健康碼等,盡快控制住疫情,之後能通關,這對於本港經濟恢復有極大幫助。本港的科研開支不足一向為人詬病,謝湧海亦建議政府應增加研究開支,支持科創企業,培育青年,推出更多大灣區就業計劃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