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港大醫學院五年級生顏志鵬,是另一名「創明天獎學金 」得主。他小五時從內地移居香港,因為英文成績較弱,學習上遇到極大挑戰,但他努力不懈奮發讀書追上英語水平,更成功考入「神科」。在學業以外,志鵬又積極學習手語為聽障者做義工,並在疫情期間跟隨大學老師參與藥物對治療新冠肺炎成效的研究,努力回饋社會。
來港之初,因為英文和廣東話不靈光,當時志鵬一直兜兜轉轉尋找學校插班,又借親友參考書奮起溫習應付插班試,惟面試時內心慌亂表現不好,好不容易才成功獲學校取錄。入學後他奮起直追,特別於英文科上更加倍努力,於師長幫助下透過閱讀英文報刊及英文辯論賽不斷提升水平,希望能趕上身邊的同學,取得顯著進步。
回鄉醫院學習 立志懸壺
志鵬提到,在中二的暑假回鄉期間,曾到廣東省台山的一間醫院跟隨醫生學習,確立自己當醫生的夢想,讓他義無反顧以讀醫為學習目標,最終成功取得佳績考入港大醫科,他說:「希望我的故事可以鼓勵其他新來港及少數族裔學生。」
過去一年,志鵬於老師指導下進行多項抗疫相關研究,包括對以瑞德西韋及愛滋病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進行整合分析,並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以前者為例,他將患者分為五種不同類別作檢視,發現瑞德西韋於臨床治療新冠肺炎病毒上,大概能提高約14%的治療成效。
此外,一次接觸聾啞病人的經驗也引起志鵬對手語的興趣,他從大一開始學習手語,又參與聽障者義工服務,希望自己對聾人社群的認知,對今後從醫道路特別是照顧聾啞病人上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