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中美對話 氣候核不擴散料成議題

2021-03-18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16日在東京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及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2+2」會談。     新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16日在東京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及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2+2」會談。 新華社

時隔9個月,中美官員即將再度舉行高層會議,會討論哪些話題?能否為冷凍的中美關係破冰?成為舉世關注的看點。

據最新的《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20/2021)》分析,與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及其團隊對華態度相對穩健、務實,認為用極限施壓的手段不僅無法使中國屈服,還會造成冷戰式災難,這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一定轉圜發展空間。此外,拜登團隊重視氣候變化、核不擴散、公共衞生等議題,中美合作面可能會增加。

保持現實期待 不作過多幻想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17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現在非常嚴峻,這次會談最重要的是,中方能夠提出什麼對策,減緩中美之間的惡性競爭。

「因為現在跟特朗普時代不一樣了。拜登不像特朗普那麼笨,靠單打獨鬥,而是聯合盟友『圍攻』中國,包括澳洲、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等。」陳一新認為,拜登不是用言語而是用行動,成立了科技民主聯盟,要召開民主峰會,這樣對中國不利。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則指出,無論是意識形態上,還是科技上,美國正在推動的排華陣營成效是有限的。對於中美「2+2會談」,陳東曉認為,首先要保持現實的期待,不作過多幻想,但也認識到拜登與其前任的不同之處;二是時不我待,盡快重啟雙方對話;三是堅持底線思維,防止因誤判而造成衝突。

恢復民間對話 創造破冰前景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認為,儘管拜登在處理對外關係時更加理性和務實,但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主張強硬的聲音太強了,因此,兩國關係要迎來轉機面臨重重挑戰。

賈慶國同時指出,兩國需要盡快恢復對話和協商,包括官方的和民間的。「民間層次也非常重要,可以比較深入、坦率地探討一些問題,有助於兩國化解一些比較困難的難題。在民間層次溝通好了以後,再由官員進行交流,可能問題解決的前景更好一些。」

近期,中美半導體協會宣布成立中美半導體產業技術和貿易限制工作組,以實現半導體產業的溝通,釋放出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中通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