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料中國2025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1-03-18
●徐洪才昨日在中國記協新聞茶座活動上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帥  攝●徐洪才昨日在中國記協新聞茶座活動上展望「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或將達到1.3萬美元以上,屆時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17日對外表示。他也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平均維持在5%至6%的水平;到2030年前後,中國GDP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不過人均GDP仍將與美國有較大差距。在未來30年時間內,中國與美國GDP約佔全球40%左右,中美要管控風險,相互學習借鑒,擔綱世界發展的「穩定器」。

2030年前後GDP規模或超美

在當天召開的中國記協第144期新聞茶座上,徐洪才就「十四五」時期(2021年至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進行展望。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徐洪才稱,中國經濟今年料增長8.5%左右,明年達到6%,到2025年增長5%以上,「十四五」期間平均維持在5%至6%的水平。估計到2030年前後,中國GDP規模可能就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展望未來全球發展趨勢,中國的和平崛起勢不可當。

徐洪才提醒,中國人均GDP仍遠低於美國,即使到了2050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屆時中國的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國的二分之一。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7%,美國為23%,在未來30年時間裏,中國和美國合計大體仍會佔全球40%左右,倘中美相互學習借鑒,管控風險,將成為世界發展的「穩定器」和「定海神針」。

他特別提到,中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快馬加鞭」:過去一年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外商投資法,進一步減少外商投資企業負面清單,並擴大自由貿易實驗區試點範圍,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都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願意共同分享發展的紅利,也讓合作夥伴從中受益。

滬深崛起無損港金融地位

徐洪才還表示,內地發展越好,對香港來說機會越多。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最有潛力的灣區,中國大量人才流向這裏。深圳、廣州、澳門現在發展的勢頭都非常好,香港也有條件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抓住大灣區發展的機會,鞏固貿易、金融、服務領域不可替代的優勢。

「香港不用擔心上海、深圳的崛起對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損害,香港的FDI(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量仍佔中國的FDI總量的70%,很多外資還是習慣於通過香港這個窗口進入內地。」徐洪才並指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肯定會加快,香港對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中還將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