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鄉村振興】扶貧水櫃解渴 鄉村產業蓬勃

2021-04-07

廣西大化受限地貌滴水難存 企業扶技扶智授人以漁

在廣西紅水河中游,距離廣西首府南寧不過二百公里,車程卻需七個小時,這堿O大化瑤族自治縣。受限於密布峰叢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來自印度洋的亞熱帶季風沒能為這堭a來溫和濕潤的宜耕條件,是廣西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也是國家掛牌督戰縣。

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考察後認為:「(大化)七百弄一帶的(石漠化地區)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如今,隨荍x擾當地民眾千餘年的飲水難題的破解,以及鄉村產業的勃發,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宣布,包括大化縣在內最後八個貧困縣全部貧困村、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率降為零,退出貧困縣行列,走上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徵兵 廣西報道

走進廣西大化縣雅龍鄉勝利村,一條條通屯水泥路如銀蛇般盤繞在山山弄弄,不時有小汽車、電單車奔馳而過。曾經需要一整天才能到達大化縣城的勝利村,現在只需要2個多小時。

勝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暉介紹,修路是打通脫貧道路的首要任務。5年間,勝利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率領群眾共完成59條屯級道路建設,為群眾出行、危房改造、家庭水櫃(蓄水池)建設、產業發展夯實了堅實基礎。

幫扶落實到縣 精準扶貧

5年前的勝利村,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勝利村村民來說,「勝利村」這個名字,是祖輩們對美好未來的一個願景。大化縣屬石漠化地區,群峰層疊,岩石裸露,獨特的岩溶地貌使部分地區地表滴水難存。千百年來,當地群眾世代看天喝水,「吃水難、水難吃、水貴如油」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要想脫貧,「水」絕對是必須解決的第一大問題。

廣西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曾在大化山區鑽探水源,打了數十口井,最深的一口井打到了328米,仍然找不到水,一到缺水季節都要依靠政府送水維持,有的村民自己挖個大坑,鋪上塑料薄膜存水,不僅容易蒸發且壎耵洩p十分糟糕。

數據顯示,2015年底,大化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44萬人,貧困發生率25.8%,是廣西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也成了國家掛牌督戰縣。扶貧企業碧桂園廣西扶貧工作組負責人秦澤明說,碧桂園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成立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組織10名專職扶貧幹部,具體負責廣西百色市田陽縣、田東縣,河池市巴馬縣、大化縣,南寧市隆安縣等地幫扶工作。

一戶一水櫃 政企雙補貼

5年來,勝利村共實施危房改造515戶,建設家庭水櫃678座,全面完成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任務,工作舉措作為典型經驗在大化縣全縣推廣。

在崎嶇的盤山路上驅車前行,時不時會看見路邊有形如碉堡的建築物,或一兩個,或三五個,或者長長的一串,高低起伏地掩映在山嶺村屯間。秦澤明說,這是為解決村民飲水難題而興建的家庭水櫃,每戶一個,容量約60立方米,造價約2.3萬元(人民幣,下同),政府補貼1.8萬元,碧桂園按每戶資助2,000元至4,000元。

「修建水櫃和水櫃加蓋都有政府補貼,如今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看茪s坡上一個個水櫃,年近七旬的蒙桂寬感歎地說,以前「一水三用貴如油,洗菜洗腳又餵牛」的日子,很多人過了一輩子。如今,千年「水愁難題」一去不復返。 

不再為水發愁後,村民們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思路也跟茯※_來。千山萬弄間,「解渴」的土地上特色養殖業漸成規模。碧桂園還解決了勝利村三個肉牛養殖場飲水問題,各建設一個300立方的水櫃,目前已完成5個水櫃建設工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