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21-04-22

資料A

港人慣用的即時通訊應用軟件WhatsApp近日擬把用戶的電話號碼、所在位置等個人資料與母公司fb共享,引起不少網民不滿,並大舉「移民」到MeWe、Telegram、Signal等其他社交媒體,因而在香港以至國際社會掀起了一股「社交媒體移民潮」。不少「移民」的網民表示,對於fb私隱條款素有不滿,其記錄使用者的瀏覽記錄藉此提供個人化的廣告以謀利的行為,被視為侵犯個人私隱的行徑,WhatsApp事件引爆了國際社會對社交媒體有關行徑的不滿。

社交媒體近年席捲全球,令青少年的社交模式出現轉變。有青少年團體擔心,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更為重視社交媒體上的形象及人際關係,同時變得抗拒日常的社交,令溝通能力下降。團體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有關的問題,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 ●綜合報章報道

資料B

青年在社交媒體上最主要的行為

.瀏覽朋友的狀態 24.1% 

.瀏覽即時新聞 20.9% 

.即時通訊 11.6% 

.瀏覽生活資訊 10.1%

.分享別人的帖子 6.6%

.按表情符號 6.6%

資料來源: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轄下「青年研究中心」「香港青年的社交媒體應用及政治參與」 問卷調查

資料C(見圖)

題目

(a)參考資料A,指出及解釋反映的兩個全球關注點。

題目分析:題目要求指出「關注點」,故考生應集中資料中引起爭議之處,將之概念化並作出歸納。同時,題目關鍵詞「全球」,故關注點不應只集中個別性地區,而應在世界各地有一致的廣泛性。

建議答案:

.對使用者私隱保障的關注:

資料指,WhatsApp擬把用戶的電話號碼、所在位置等個人資料與母公司fb共享,引起不少使用者不滿。事件反映全球各地對社交媒體如何運用使用者的個人使用記錄表示關注,憂心私隱外洩問題。

.對青少年社交健康的關注:

資料指社交媒體席捲全球,各地青少年爭相建立虛擬身份及社交模式,卻忽視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令人關注全球在社交媒體下成長的青少年能否建立完善的社交關係。

(b)「建立社交媒體身份對青少年個人成長利多於弊」,資料A、B及C是否支持有關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題目分析:題目關鍵詞「社交媒體」,考生可從資料中找出有關的例子,如WhatsApp、facebook、Mewe、Telegram、Signal等作出分析,關鍵是所建立的屬「虛擬身份」或「經打造的形象」;而關鍵詞「個人成長」,考生可從自尊感建立、社交關係、人際溝通技巧等方面作出分析。

建議答案

支持的觀點:

.有助建立社交關係

資料A指出社交媒體近年席捲全球,令青少年的社交模式出現轉變;而資料B指出青少年使用facebook最主要的行為是「瀏覽朋友的狀態」,反映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普及,有助維繫彼此的關係,避免失聯情況,有助建立社交圈子。

.有助提升自尊

資料C指出青少年透過社交媒體,將自己最好的一面表露人前。反映社交媒體的虛擬身份能讓青少年隱惡揚善,建立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提升自尊。

反對的觀點︰

.妨礙建立社交技巧

資料A有青少年團體擔心,青少年更為重視社交媒體上的形象及人際關係,同時變得抗拒日常的社交,令溝通能力下降;而資料B反映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主要屬「瀏覽」性質,反之互動溝通並不多,會影響青少年社交技巧的建立。

.與現實形象脫節

資料C漫畫反映青少年在鏡頭前自拍炫富,現實是家徒四壁,反映社交媒體上的個人形象與現實大相逕庭。青少年為了維持社交媒體上的個人形象,可能會弄虛作假,甚至影響現實生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