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尖子必殺技】企業要蒐資料 用戶怕洩私隱

2021-04-22

隨着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 更新私隱條款,要求用戶同意WhatsApp 與母公司facebook共享資訊才能繼續使用其通訊軟件後,香港出現一輪社交媒體移民潮。在全球化下,企業利用資金進行研發,令網絡、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應用愈趨普及。與此同時,企業透過即時通訊軟件收集個人資料,對用戶的私隱帶來的隱憂不容小覷。同學在學習此議題時,不妨思考下當科技為人們帶來各種便捷時,人們同時面對的網絡安全和私隱的挑戰。

在即時通訊軟件的國際競爭中,WhatsApp持高度的市場佔有率。因此,fb於2014年以龐大資金收購了WhatsApp,藉此提升業務的多樣性和市場力量。有別於fb作為社交平台的性質,數以億萬計的用戶每天經WhatsApp 傳輸資料,當中包括文字訊息、語音訊息、圖片、影片和全球定位系統等等。此外,WhatsApp亦會收集用戶的個人資料,例如姓名、電話號碼和頭像。雖然WhatsApp提供端對端加密技術的保安措施,但是當用戶同意新的私隱條款後,用戶的資料便可能被轉移至另一個資料使用者,對用戶的私隱構成風險。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在1996年於香港正式生效。隨着公眾教育,香港市民對保障私隱的意識亦不斷提升。因此,當香港市民得悉WhatsApp強制要求用戶同意更新私隱條款時,紛紛逃離WhatsApp,社交移民到私隱保障度較高的即時通訊軟件,例如Signal和MeWe。透過這個社交媒體移民潮的現象,同學可以留意幾個特性。

首先,站在跨國企業的立場而言,它們多傾向收集更多用戶數據。這有助企業了解用戶的背景和特性,以及推算用戶的消費需求。反之對用戶而言,他們傾向披露愈少個人資料,並冀在保障私隱的前提下繼續使用即時通訊軟件。

面對企業與用戶之間的價值差異,國際市場上的多元化消費選擇能夠回應用戶的不同需求,促進市場競爭。雖然是次社交媒體移民潮大致塵埃落定,用戶仍需要時刻留意企業在網絡安全和私隱保障方面的政策變動,保障個人利益。 ● 梨花 通識尖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