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大灣區快線】松山湖科學城奠基 料投資過千億

2021-04-23
●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圖為全面啟動活動現場。新華社●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圖為全面啟動活動現場。新華社

首聘18位院士專家擔任顧問 每年5000萬「東莞專項」資金促科企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東莞報道)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正式奠基,標誌着松山湖高新區建園20周年之際,由「園」到「城」的一次蛻變。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同步啟動,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人民幣,下同),並首聘18位院士專家擔任科學城顧問,8家科技企業牽手中科院系統。此外,東莞還將每年安排5,000萬元「東莞專項」資金,促進科研機構與當地企業合作。

松山湖科學城是全國第4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在揭牌儀式上透露,目前松山湖科學城已吸引超過50位院士長期在此開展科學研究,擁有省級創新科研團隊27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加緊布局。

城市配套項目將開展建設

接下來,松山湖科學城將在科研基礎、城市配套、民生服務等領域發力,科學島、未來學校、悅榕莊酒店、國際會議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質城市配套項目也將陸續開展建設。據統計,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不含產業投資項目,其中「十四五」期間總投資超千億元)。

32中科院創新團隊落地東莞

在中科院支持下,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在東莞落地,32個中科院系統創新團隊落地東莞,集聚科研人員超千人,同時有眾多科技成果在東莞實現轉移轉化。

作為回應,東莞也特設了「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東莞專項」,當地財政將每年安排5,000萬元預算,每年聚焦2個至3個技術領域,促進中科院相關領域院屬單位與東莞企業的合作,開展技術研發攻關、集成應用、工程化示範和產業化推廣。儀式當天,即有8個東莞本土企業與中科院相關單位簽約了創新合作項目。

重點科研平台產業化效果顯著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省級實驗室之一,也是松山湖科學城「四樑八柱」體系的重要支撐平台,其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介紹,過去三年,實驗室與7家單位成立聯合工程中心,與超過150家企業開展深度對接,實驗室超導薄膜團隊成功搭建首台國產三光束共濺射脈衝激光薄膜沉積系統並製備2英寸雙面釔鋇銅氧(YBCO)超導薄膜,打破了國外禁運和技術壟斷。

「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難關的實踐經驗,力爭在轉化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鐵索橋,推動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王恩哥的理念已在實踐中收效明顯,目前實驗室已創辦了24家硬科技高新技術公司,其中透明陶瓷團隊視光健康產品2020年銷售額達1,400多萬元,2021年銷售額更有望過億元。

當天,松山湖科學城還聘請了一批高層次院士、專家、學者擔任松山湖科學城科學顧問,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中國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陳新滋等,他們均在相關學術領域獲得了突出成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