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26校領非華語資助 督導5年未訪校

2021-04-29
●近年非華語生人數持續增加,政府相關開支亦於5年間大增87%至4.6億元。圖為非華語生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近年非華語生人數持續增加,政府相關開支亦於5年間大增87%至4.6億元。圖為非華語生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開支增87%至4.6億 逾六成領津貼中小學遲交報告

審計署昨日公布《第七十六份報告書》,檢視了教育局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支援措施。報告提到,近年非華語生人數持續增加,政府相關開支亦於5年間大增87%至4.6億元,惟有關支援成效的監督有不少疏漏之處,不僅逾六成領取資助的中小學遲交計劃或報告,教育局到校督導的工作亦欠嚴謹,有26所學校領取資助至今逾5年,教育局仍未曾到訪監察學校運用津貼情況。此外,有關教授非華語生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師培訓亦欠理想,多達157所學校雖然校內有非華語生就讀,卻出現全校教師「零參與」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

香港公營中小幼及特殊學校非華語生近年持續增加,至2019/20學年有近2.6萬名,佔學生總人數3.4%。協助他們學好中文更好融入社會,是重要的支援工作,教育局自2014/15學年起推行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按非華語生人數向各學校提供津貼以便推行「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等,相關開支5年間增至4.63億元。

撥款用剩逾半 未善用資助

最新公布的審計報告顯示,有關的撥款運作出現多項不足之處,400多所有領取非華語生資助學校中,逾期提交學校計劃及報告相當普遍,幼稚園逾期比率約四成至五成,中小學更超過六成。此外部分學校在獲發撥款後只用去不足一半金額,未有善用資助讓學生受惠。

此外,根據教育局政策,局方需要對領取非華語生資助的幼稚園及津貼較多的中小學進行督導訪校,以監察其運用津貼情況及提供支援,但審計署發現,教育局訪校工作並未完全到位,283所中小學中,有44所於首3年均未有獲安排訪校,26所更是逾5年仍未獲教育局到訪,全屬特殊學校。

報告強調教育局應採取措施,按學校運作及發展需要,更適時地進行督導訪校,而教育局亦同意有關建議。

逾七成中文師未參加培訓

在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方面,審計報告指,雖然教育局有提供相關教師培訓,但參與情況欠佳,全港計逾七成中文教師未曾參加,而在有參與者中培訓時數亦普遍偏低。即使只針對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亦有157所完全沒有教師接受培訓。

審計署認為,訂定培訓要求有助教育局確保教師持續發展其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專業能力,建議教育局針對教師背景、培訓需要和學校情況各異等問題,規定合適的培訓要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