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業勇 海南省政協委員 香港文昌社團聯會常務副會長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一系列重大目標,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無限機遇。
日前,香港立法會以40票贊成、2票反對,三讀通過完善選舉制度條例草案,標誌着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本地立法。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完善及「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全面落實,將為香港社會安定和經濟繁榮、「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香港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出現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香港市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而完善選舉制度,最有利於香港長治久安。只有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香港才能真正聚焦經濟、民生,着手有效解決深層次矛盾,尤其是長期累積的房屋和貧富差距問題,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促進本港經濟的多元化和青年的向上流動。
面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越來越惡劣,一方面,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正在全面走向衰落,在這一過程之中,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不斷爆發各種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市場危機,給香港帶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另一方面,內地特別是與香港密切相連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商機無限。在此大變革的大背景下,香港只有調整發展思路全面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大局之中,才能有效抵禦歐美等國家爆發的一系列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市場危機所帶來的衝擊,同時,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生機。
隨着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作為一個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經濟體,發展機遇是明顯的。香港可以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香港可以聚焦內地市場的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只要我們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帶來的種種機遇,抓緊大灣區建設的時機,香港的經濟、社會和民生肯定會迎來更光明的前景。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香港也是很多黨史故事的發生地,很多香港同胞當年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省港大罷工,在抗戰中反擊侵略者,持久反抗殖民統治,產生了一批優秀黨員和英雄人物。黨和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是一以貫之的,香港同胞也是有愛國傳統的。在新時代,香港應當也必須與祖國同頻共振,乘勢而上,有所作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