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1年4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娛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4-08] 影話:美國傳媒與暴力文化

——談《死亡直播》    ‧楊翼‧

 性與暴力各地都會發生,但作為一種文化宣揚推廣,當以美國最為徹底,電影《性書狂人》就通過一個性狂死硬對抗,宣揚「性自由」;而這部《死亡直播》則反映了美國暴力文化的普遍性,殺人犯罪甚至可以發財致富,一舉成名。

 在此片中,暴力文化的具體反映是電視傳媒,目前美國電視在黃金時間過多的暴力節目,引起家長和政客的抱怨,但是電視台只關注收視率,對公眾的譴責無動於衷,影片中的電視台甚至特設「罪案紀實」節目,由電視台給罪犯一筆錢,邀罪犯到節目中現身說法,藉此吸引觀眾,罪犯則可名成利就。

 約翰‧凱玆費自編自導的《死亡直播》(15Minutes),講述兩位東歐罪犯(分別來自捷克和俄羅斯)到美國,因追討一筆贓款不遂而殘殺昔日同夥夫婦,然後縱火燒屍,編導安排那位俄羅斯人有鋪攝錄癮,同夥行兇,整個過程由他用攝錄機「紀錄」下來,後來從電視中發現「罪案紀實」還可賣錢,便把綁架、殺害查案警探羅拔‧迪尼路的一段「紀錄片」賣給一家電視台,取得一百萬酬金。

 影片對美國社會的暴力有較廣泛描述,正如片中電視「頭條新聞」一位殺手現身說法:「槍是我開的,但我道德上沒有責任,因為我有精神病(大意)。」這訪問令兩位冷血兇徒得到啟發,覺得美國真「可愛」,這裡沒人需要對自己行為負責,因此即使後來兇徒被捕,他也有樣學樣,以「精神病」自辯。

 更諷刺的是這個冷血兇徒還準備把自己的故事著書立傳,出版商、電影商竟然紛紛洽談版權,而他的辯護律師亦為「分賬」討價還價,從這些描寫大致亦可看到,在發財慾望驅使下,在美國殺人越貨便是致富捷徑,殺人固然可以狡脫「道德責任」;為兇徒脫罪的律師同樣埋沒良知;而傳媒則藉此嘩眾取寵,為了追求名利,大家一個勁地追逐畸邪殘暴,構成了理所當然的「暴力文化」。

 時下美國流行「真人騷」,一切講究實感。《死亡直播》探索美國社會暴力,橋段構思巧妙,甚有現實諷喻,連串的暴力事件如殘殺夫婦、殺應召妓女、殺神探、設炸彈陣企圖滅口,以及追緝罪犯、大馬路追逐等等,都拍出強烈的刺激感,氣氛緊張、火爆;當然作為電影傳媒,《死亡直播》此種「娛樂性」本身也是「暴力文化」的賣點,可謂投合了市場的需求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