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1年8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娛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08-13] 國產動畫亮相卡通博覽會

 【新華社北京十二日電】周末的北京展覽館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在此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卡通博覽會上,最新的卡通片、精彩的網絡卡通遊戲以及維妙維肖的卡通玩具匯集一堂。此次博覽會共展播了來自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多個國家選送的卡通片五十餘部。而近兩年中國的優秀動畫片在博覽會上顯示出的良好勢頭也直逼美日卡通片。

 由三辰影庫卡通節目發展公司出版的《藍貓淘氣三千問》繼榮獲第十八屆「金鷹獎」和第五屆「金童獎」後,又創造了世界上最長的動畫片健力士紀錄。而北京電視台青少部出品的《一的旅程》、《的篤小和尚》也分獲新加坡亞洲電視最佳動畫片獎和最佳兒童獎。

 中央電視台動畫片部在博覽會上也向小卡通迷們展播了近二十部優秀國產動畫片。其中既有深入人心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又有根據古典遊記、神話傳說改編的《八仙過海》和《哈哈鏡花緣》。

 北京電視台青少中心副主任王健告訴記者:「中國的動畫業一直堅持把社會效益作為第一導向,注重卡通片的教育作用,因此商業化並不是很強。但是同時,國產卡通片也在題材和形式上拓寬思路。我們自己製作的《學問貓教漢字》、《萬萬千千為什麼》等很多動畫系列教學片都很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

 記者注意到,博覽會上許多新的中國動畫片在人物造型和表現題材上都和日本卡通片很相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我為歌狂》和中央電視台的《夢裏人》就借鑑了日本卡通片,把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作為創作素材,希望以此在中學生和成人中贏得很好的市場。

 「模仿並不是一件壞事,」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孫立軍對此表現得十分樂觀,「沒有現在的模仿借鑑,就沒有以後的獨立原創。」

 孫教授指出,中國的動畫界不僅要更新創作觀念,更要引進先進科技。他所帶來的畢業生優秀動畫作品展就大膽運用了各種領先的多媒體技術,其中包括利用真人表演和通過傳感裝置進行電腦三維動畫製作的技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