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1] 杜亦有道:仇日情緒
阿 杜
韓國沒有「認賊作父」、「二十歲前我是日本人」的李登輝,因此東南亞以台灣為首的青少年「日本熱」,在韓國迄今仍然頗冷淡。從小吃高麗參的韓國人,氣剛血熱,他們始終牢記上世紀被日本人欺凌侵佔半個世紀的「國恨」。
日本也會做些所謂「國民外交」工夫,像借去年韓日聯辦世界杯足球決賽周之名,派出他們所謂「性感女神」之艷星藤原紀香為「日韓親善大使」,經常跑到漢城去亮相,穿得玲瓏浮凸,在韓國見報率特高,為日本大打美女親善牌了。最近二○○三年一月十五日,就博到韓國政府頒給她一顆友好獎章,她就能言善道地發表演說,「希望日韓友誼永固」。
然而亦是這一天,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為求連任爭取右派選票,而再次去拜祭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韓國當局就立即傳召日本駐韓領事,提嚴重抗議,申斥一番。看來那位「性神」藤原紀香展示多多性感胸脯也沒有用,被他們的首相向戰犯一拜,就把她營造的氣氛給拜沒了。
說起來,韓國人抗拒日本的東西,也是亞洲之冠,他們在戰後四十五年即一九九○年,才在傳媒開放可以播放日本歌,可以在電視節目請日本藝人亮相,九○年之前儘管不少青少年娛樂刊物之風格都學日本雜誌,但不會刊登日本藝能消息,因此那時香港的成龍、葉蘊儀、劉德華等成了他們娛樂刊物的旺星,享譽極高。
|